初冬时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的田野间仍涌动着勃勃生机——连片的蔬菜基地里,菜心、芥蓝等作物在暖阳下舒展叶片;数字化蓝莓大棚内,基质栽培的植株挂满果实,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运作;辣椒加工车间里,鲜椒分拣线高速运转,浓郁椒香扑面而来。
近年来,砚山县依托优越的自然禀赋,把科技化、智慧化融入农业种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让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如今,这座滇东南小城,正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全国辣椒产业十强县”等名片,书写着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奋进篇章。

砚山县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砚菜”装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高海拔、强光照、优良水土、全年基本无霜的自然条件,让砚山蔬菜口感鲜甜,在粤港澳大湾区备受欢迎。
得益于“菜篮子”工程的扎实推进,砚山县借着政策的东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随着松南、中康、兴发、联兴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户砚山,8.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应运而生,示范带动发展蔬菜产业87.19万亩,是云南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重要供给基地。

砚山县的蔬菜基地(摄于11月7日)。新华网 刘馨蔚 摄
“砚山的冬早蔬菜是错峰上市,所以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愁销路。”砚山县稼依镇大稼依社区党委书记邵华敏介绍,2024年,供应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蔬菜达19.8万吨,产值18.7亿元。
据介绍,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砚山县构建了“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高效运作模式,通过盘活土地资源,采用社员以土地入股、企业以资金和技术入股的合作形式,将基层党建、“三农”发展、群众增收与社区壮大集体经济紧密串联在合作社产业链上,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蔬菜基地正在进行无人机喷洒(资料图)。新华网发(熊平祥 摄)
如今,砚山县认证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有16个。从“提篮小卖”到菜贩批发,再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稳定供应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思路转变后,砚山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更宽了。
此外,砚山县还探索出“蔬菜+玉米制种”“蔬菜+甜玉米”的生产经营模式,夏秋进行玉米生产,冬春进行露地蔬菜种植,不仅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也实现了公司盈利、农民增收、产业增效。

农户正在采摘蔬菜(摄于11月7日)。新华网 刘馨蔚 摄
2025年,砚山县利用蔬菜基地进行杂交玉米制种3万亩,加工产值突破1.88亿元;进行鲜食玉米种植2.78万亩,预计产值8890万余元。
小浆果绘制美好蓝图
走进砚山县维摩乡黑鱼洞农场的蓝莓数字化产业基地,一座座种植大棚整齐排开,一眼望不到头,园区道路两旁喷灌设备将水喷洒在空气中。“这是为了防止路过的车辆扬起灰尘污染了果子。”基地负责人单潇介绍,这样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在基地里随处可见。

砚山县蓝莓数字化产业基地全景(资料图)。新华网发(王国礼 摄)
随着农业数字化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基地搭建了设施蓝莓智能化栽培系统,对水肥配方进行智能化配比,并自动调整灌溉策略,实现蓝莓栽培的精准灌溉。“选对好品种、找准好模式、采用新技术,我们的蓝莓不仅品质产量俱佳,还能在国内其他产区及进口蓝莓的空窗期上市。”单潇表示,近年来,光筑集团等企业接连落地砚山,建设万亩高原特色基质栽培蓝莓现代产业园,全县已种植蓝莓1.37万余亩,每年预计有1.8万吨蓝莓鲜果从砚山运往全国。
据了解,万亩蓝莓基地的建设,不仅每年为群众带来20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收入,还成为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每年可吸纳30万余人次就业。

蓝莓植株挂满果实(摄于11月7日)。新华网 刘馨蔚 摄
郁郁葱葱的大棚里,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工人。“旺季每天能赚200多元,还能就近顾家。”维摩乡炭房社区的李贵筝感叹道。
为了让更多村集体和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砚山县不断完善“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代建代管、入股分红和“企业+村集体联合公司+农户”等模式,带动全县39个村(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年均为村集体增收850万元。

砚山县稼依镇辣椒烘干生产线(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小辣椒成就火红产业
9点左右,砚山县稼依镇辣椒交易市场已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和椒农聚集在此,议价声、称重声、车辆鸣笛声交织在一起。
从事辣椒收购生意5年的张仕伟表示,“这里的辣椒从每年6月初就能开始收购,高峰时每天能收约1吨,收购价在2元到2.2元一斤,烤干后的辣椒能卖到8元到10元一斤,整体行情不错。”

丰收的辣椒(摄于8月12日)。新华网发(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我今年栽了十多亩辣椒,每亩产量约两千斤,亩收入在四千元左右,一年的收入超四万元。”谈及今年的收益,砚山县白石岩村村民李树昌很是欣慰。
在砚山县的辣椒加工车间里,火红的鲜椒铺满场地,工人们正忙着对新鲜辣椒进行分拣、装箱、上秤、打包,现场一派繁忙。据砚山县亚飞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有华介绍,公司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涵盖种子、育苗、种植、粗加工、收购和销售等环节,每年收购量达1万吨左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辣椒丰收(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砚山县立足辣椒产业“短平快”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辣椒种植,并建成全国第二、西南第一大的辣椒专营市场和集散地——稼依辣椒城,先后建成5个辣椒田间交易市场,已经形成“收全州、卖全国、销海外”的产业发展格局。
2025年,砚山县辣椒种植面积49.89万亩,预计产量50万吨(鲜椒),实现产值13.4亿元。县域100余户辣椒生产经营主体,为农户带来8000余个就业岗位,预计实现务工收入1.2亿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