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学院聚焦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匮乏、办学治校水平低、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以“石榴花开”党建工作品牌为引领,弘扬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宾弄赛嗨”精神,通过积极落实体育美育浸润计划和新高考送教活动,以及定点帮扶、县中托管、探索普通高校与职高的融通等多种形式,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普洱学院调研组到宁洱县调研座谈(资料图)。 供图
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近日,普洱学院第二批帮扶支教团队106名师生开赴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把体育、美育的精神传播到边境中小学校各族师生。
据介绍,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普洱学院落实“五育并举”、补齐边境地区教育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不仅为普洱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增进民族团结、锻炼自身能力、服务社会基层的宝贵机会,也为普洱市4个边境民族自治县中小学校提供了美育、体育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普洱学院党委书记胡国云介绍,普洱学院通过实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助力孩子成长的多元发展。
江城县副县长杨存艳表示,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有力促进了“五育并举”落实落地,为推动江城县基础教育整体上台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没有学习‘啦啦操’之前,我很内向胆小,在普洱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教导下,我不仅学会了‘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也变得自信起来。”孟连县第一小学一名三年级的女同学说道。
开展新高考9门学科送教
为助力普洱市边境4县培养学科骨干队伍,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2023年10月,普洱学院与边境4县集体签订新高考学科送教相关协议,并组建由学科专家、中学骨干教师、教研人员等成员构成的送教专家团队,按照“一县一计划”“一校一方案”等办法,合力推进新高考9门学科送教工作。
此外,普洱学院还邀请了省内外多名资深教育工作者,以“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的形式,通过理论教学、交流研讨等方式对来自普洱市12所高中学校的近500名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培训,助力学员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新课标理念,掌握新教材内容,理解新课堂教学的要求,共同推进普洱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
普洱学院托管帮扶普洱中学调研座谈现场(资料图)。 供图
探索多种教育帮扶形式
针对普洱市边疆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普洱学院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探索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的多种帮扶形式,助力边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自普洱学院与思茅一中、普洱中学建立托管帮扶关系以来,普洱学院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发挥普洱学院师范专业优势,帮助开展教学指导,助力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充分利用普洱学院“校园开放日”活动,组织托管帮扶学校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到普洱学院参观咨询,引导学生合理选科选考。
在普洱学院定点帮扶的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按板镇联盟村,驻村工作队举办了2023年暑期少儿美育培训班。驻村教师队员授课生动有趣,向边疆学生讲解了美术基础、设计原理,并组织互动游戏和实践练习,激发学生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以教育帮扶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普洱学院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普洱学院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聚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两项任务,依托辅导员队伍、民族文化研究团队、校外专家团队和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实现“开学第一课”、党课、特色课程、艺术课程、实践课程相互支撑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成效突显。
“‘宾弄赛嗨’是普洱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胡国云介绍,“宾弄赛嗨”是傣语,是亲戚般的朋友关系,就是“我们都是兄弟”的意思,普洱学院将持续以实际行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用“石榴花开”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宾弄赛嗨”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完)(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