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6 08:55:24
来源:新华网

“老师,对不起,我没有走出大山……”

字体:

“支教结束后,我不会回来看你们,我要你们从大山里面走出来看我”

曾就读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文华初级中学的左文静

一直记得中国海洋大学支教老师曾对他们说的话

于是

她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定要走出大山”

2025年,怀揣着教育梦

她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了

但她却“食言”了

航拍鲁甸县龙泉中学(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杨婉芝 摄)

“老师,对不起,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了,但依旧没有走出大山……”

究竟发生了什么

让左文静对曾经的支教老师说出这句话

原来就在今年,本科毕业后

她成为了云南师范大学第1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

9月,她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泉中学

是的,她再一次走进了云南的大山

但这一次,她不再是学生

而是印证了那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左文静正在上课(11月6日摄)。新华网发(马婷婷 摄)

刚进入龙泉中学

左文静就遇到了挑战

她被分配到毕业班教语文

这意味着支教一年的她

要陪伴这个班级的学生一起毕业

这让她感觉到了压力

不过和学生接触后她发现

虽然带毕业班付出得多

但收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双倍的

左文静与学生互动(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杨婉芝 摄)

左文静所在班级的学生比较叛逆

起初她想向前辈请教

找到与这些学生相处的方法

但她发现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同

其他老师的建议并不适合自己

她便想到一个方法——写小纸条

让学生把想说的话以小纸条的形式传递给她

渐渐地,她发现

学生们大多是留守儿童

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里兄弟姐妹多

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关爱与鼓励

叛逆其实是想引起关注

她就化身大姐姐

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课下给予他们温暖

“先让他们学会爱,再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

这就是左文静的“秘籍”

而她之所以觉得学会爱很重要

也是曾经的支教老师带给她的影响

左文静收到学生写的小纸条(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柴静 摄)

除了小纸条,学生们还会在作文中

同左文静分享身边的事

她也会在每一篇作文下进行回复

了解了学生们的心思,从而更好地“对症下药”

“我学会了不说脏话,我学会了写字写好看,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

这张小纸条让左文静在支教过程中

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写这张纸条的学生曾是班上的“捣蛋专业户”

但通过小纸条与作文的沟通交流

左文静了解到他曾经成绩很好

因为家里的原因让他想通过叛逆引起关注

她也给予了这名学生足够的关心与温暖

在左文静看来

这就是关爱的力量

爱让她与学生之间有了沟通交流

走近彼此

左文静正在上课(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杨婉芝 摄)

不久前,龙泉中学刚刚结束期中考试

这也是对左文静教学成绩的一次检验

但无论这次他们成绩如何

左文静希望通过一年的支教

带给他们一些改变

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

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如今的左文静也想对曾经的支教老师说

“我要带着您给予的爱,在云南的大山里把温暖延续下去”

支教团成员合影(11月6日摄)。新华网发(马婷婷 摄)

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2014年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非211高校研究生支教团

11年来,该校共派遣11批共88名

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奔赴

昭通鲁甸县龙泉中学和丽江华坪县华坪一中

两个支教地开展支教及志愿活动

承担初中、高中学段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

志愿者们紧扣服务地实际

开展了支教助学、走访调研

文化宣传、公益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

为云南边疆基础教育贡献着青春力量

今年,与左文静一同在龙泉中学支教的

还有同届的5名队友

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为这里的学生教授知识

让他们开始向往山外的世界

王嘉禾带学生们唱歌(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杨婉芝 摄)

队长房子棋作为体育教师

组织学生们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

在比赛中找到快乐与自信

王嘉禾发挥自己的特长

通过音乐走进学生的世界

带他们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因为学校缺少历史教师

谢巧巧便担起了这一重任

杨倩蕊也希望通过不断探索教学方式

让学生们更加喜爱地理这一学科

……

杨倩蕊给学生们上课(11月6日摄)。新华网发(杨婉芝 摄)

十年来,云南师范大学一批批

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都如他们一般

不断走进大山

用教育的力量

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为他们树立自信,带给他们爱与信念

陪伴他们一同找到人生的方向

立下人生目标

一段段故事将继续在云南的大山中书写下去……

(完)

总策划:韩海阔

策划:李霞

统筹:罗春明

执行:柴静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