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06 17:36:08
来源:新华网

金沙江畔焕新颜 云南丽江聚力移民工作打造“和美库区”

字体:

  金沙江自青藏高原奔涌而来,既为云南省丽江市注入澎湃水能,也见证着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以“123456”工作思路为总牵引,将“千万工程”经验转化为移民工作实效,“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532个、完成就业创业能力培训14.85万人次。

航拍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资料图)。新华网发(杨波 摄)

  丽江作为移民工作重点区域,丽江市搬迁安置办公室正以市级统筹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产业发展中交出亮眼答卷。

  党建引领 激活移民安置“红色引擎”

  丽江市搬迁安置办公室将党建融入移民治理全过程,以机制创新破解基层难题,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新源村委会干净整洁的村道(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

  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新源村,楼房整洁,街道平坦,路灯明亮——作为观音岩水电站库区搬迁村,这里的改变始于党建引领下的综合整治。仁和镇整合各项资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出租房,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新源村委会以“4个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1231”“6541”机制及“三三三”化解法,矛盾化解率达93%,实现从“维稳村”到“和谐村”的蜕变。如今,配套建设的学校、卫生室更让移民实现“就近入学、就医”。

兴民社区居民家中种植的花草(资料图)。新华网发(丽江市搬迁安置办公室 供图)

  在丽江,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从未止步。丽江市在华坪县中心镇兴民社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一张网、一条线、三手棋”的“113”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项目,实现道路硬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五个100%”。如今的兴民社区,多元文化交融、环境整洁优美、居民生活幸福美满。

  民族团结 绘就多民族和谐“同心圆”

  云南多民族聚居的省情,让民族团结成为移民工作的重要课题。

金龙村颜色各异的楼房(资料图)。新华网发(丽江市搬迁安置办公室 供图)

  古城区七河镇金龙村是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的主要移民安置点,聚居着纳西族、白族等9个民族。在各级搬迁安置部门联动支持下,村里以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为载体筑牢阵地,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建立民族矛盾与原住居民纠纷双重调解机制,并利用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搭建交流平台。如今,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窗明几净的农家书屋遍布村落,各族群众茶余共舞、遇事互帮。2020年,金龙村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龙锦村建设的农家书屋(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

  永胜县涛源镇和谐村委会龙锦村的和谐图景同样动人。这个接纳了永胜县顺州镇迁移群众的安置点,在丽江市搬迁安置办公室资金扶持下建成民族广场,每晚7至9点的打跳交流成为各族村民的固定节目。学校、卫生室的建设解决了民生难题,“结老表、打亲家”的民俗交融,让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学中凝聚真情,共同绘就“屋舍俨然、绿树成荫”的宜居画卷。

  同时,涛源镇以“绿色金沙江党建长廊”为抓手,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沃柑、释迦果、砂糖橘等特色水果10万亩,产值达9亿元,为群众带来稳定经济收益,全镇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

涛源镇农户种植的砂糖橘喜获丰收(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

  产业发展 走好移民增收“振兴路”

  各级搬迁安置部门将后扶资金精准注入特色产业,为移民栽下“摇钱树”。

秋色下的拉市海(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

  秋日的拉市海波光粼粼,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均良村的花花色玫瑰庄园里,村民正弯腰修剪花枝。回溯至1957年,为支持吉子水库建设,136人搬迁至均良村。

  后扶政策如春雨般滋润着产业发展。近年来,均良村委会依托当地生态优势,以“土地入股、集体经营”模式流转土地,搭起“党建+企业+农户”平台。2020年以来,市、县两级搬迁安置部门持续发力,精准投放后扶项目,投入后期扶持资金,使玫瑰花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生根,创造258个就业岗位,户均年收入逾1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

  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持续反哺办公、民生改善等领域,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发展红利。

吉子村成片种植的中药材(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

  从拉市海沿盘山公路前行,走进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蜿蜒的水泥路上,58岁的移民和明军走在干净的路面上感慨:“以前雨天陷泥塘,去丽江要走4小时。”和明军与村里的移民户们,也曾为修建吉子水库搬离故土。2006年起,随着后扶资金的陆续投入,泥泞土路变水泥路,活动中心、学校也相继建了起来。

  路通则产业兴,在各级搬迁安置部门的支持和村党总支带动下,吉子村分步实施发展重楼等特色中药材种植。村民从60户试种到全村覆盖中药材,党员田间授课、专家现场指导,让“药田”变“良田”。2024年,吉子村人均年收入超17000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民正在采收种植的中药材(10月24日摄)。新华网发

  金沙江的碧波依旧奔涌,承载着云南移民工作的民生温度与发展力量,移民群众脸上的笑容,既是对“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承诺的回应,更是“和美库区”建设的最佳注脚。(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