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方被凛冽寒风裹紧沉寂,江南在湿冷雾气中氤氲,中国西南一隅的德宏,正以一片温润,铺展冬日最惬意的模样。在这里,冬天从来没有需要抵御的严寒,而是可以尽情拥抱的温暖,白日薄衫轻曳,晚风里加件外套便足矣,身体彻底挣脱厚重棉絮的束缚,连呼吸都带着舒展的轻盈。

德宏的魅力,从来不止于“暖”的表层注解。这份宜居质感,是高黎贡山馈赠的气候禀赋与各民族文化脉络流淌的人文温度,是传统韵律与现代旅居生活的巧妙交融,更是无数人跨越山海、用脚步丈量后,一场向温暖与自在的迁徙。2025年1至9月,省外奔赴而来的旅居者达14.53万人,同比增长42.6%。
身体之暖:气候的“高分答卷”
德宏的“暖”,不是模糊的体感描述,有着严谨数据的科学支撑。
“德宏,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冬之地’。”州气象台副台长李慧芹用数据说话,精准概括气候优势。适中的海拔搭配高黎贡山的天然屏障,共同构筑起一座独一无二的“天然温室”。每到冬季,气温便被精准拿捏在10-25℃的舒适区间,既无刺骨寒意,亦无闷热黏腻。
这里的阳光带着慷慨的诚意,冬季日均8小时的日照时长,将阴霾彻底驱散;风是经过筛选的温柔,平均风速低于1.5米/秒,拂过脸颊时只留清浅凉意,不见凛冽萧瑟;空气则是大自然调配的“康养良方”,负氧离子浓度稳定在2000-5000个/立方厘米,每一次呼吸都像做了一次富氧SPA。在温度、湿度、日照与空气质量的综合考量下,德宏无疑是全国冬季气候里的“全能型选手”。

这份气候禀赋,让德宏成为全龄段康养的理想之选。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北京、上海、广州、辽宁、新疆、哈尔滨等地的人们循着暖意而来:在孔雀湖畔的晨光里漫步,看水光潋滟映着森林疏影,在山间温泉舒展身心,在老街的竹椅上静坐,一杯咖啡配着暖阳,把时光过得缓慢而悠长。“德宏是个安全、安心的地方,气候和空气无可挑剔,来了就不想走。”加拿大旅客孙丽阳由衷感慨,今年她已在德宏旅居近5个月。

德宏的暖冬不仅滋养身心,还孕育着动感与活力。近年来,德宏从游客的“冬日驿站”,升级为国家队的“冬训宝地”与各类赛事的“冬季赛场”。自2019年起,芒市累计承接省内外自行车、游泳、藤球、田径等项目的3000余名国家级、省级专业运动员开展冬训;2024年冬至2025年春季, 79支训练队共1698人在此训练。进入10月,芒市完善的自行车训练线路上,来自山东省山地和公路自行车、青海省山地和公路自行车、辽宁省山地自行车、安徽省山地自行车、吉林省公路自行车等7支共91人的在训队伍热火朝天开展冬训;国家藤球队13人11月也将抵达芒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冬训。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芒市被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挂牌成立国内首个专项训练基地,并荣获“奥运金牌贡献单位”的殊荣。州体育运动中心网球馆向外地游客免费开放,2024年以来吸引超2000名运动旅居游客,“到芒市旅游,免费打网球”在业余网球界走红。一场场赛事让暖冬迸发出别样激情:2025年云南省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云南3X3超级联赛德宏站、“运动德宏”网球公开赛、孔雀湖钓鱼比赛、龙舟挑战赛、2025云南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汽车拉力赛,还有贯穿冬春的城市足球联赛与“美丽乡村”三大球联赛等陆续启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德宏旅居的新潮流。

人情之暖:从“过客”到“归人”
若说气候的温润是德宏吸引人们奔赴的初遇理由,那流淌在日常里的人情味,便是让无数人“就此安身”的最终答案。
从温州辗转北京再到德宏,知名学者黄涛教授退休后谢绝多所高校邀约,毅然选择成为德宏师范学院的“银龄教授”,最终把家安在了芒市。“气候宜居只是敲门砖,真正留住我的,是这里刻在骨子里的淳朴与包容。”黄涛教授和家人最爱的是芒市早市的烟火气——山民们将带着晨露的自种蔬菜、山里采的野菜整齐码在摊位上,价格直白得不用讨价还价,递菜时的一句“新鲜得很”,藏着不加修饰的善意。他笑着回忆,买一把青菜能收到摊主额外塞的一把薄荷:“传统文化没被商业化稀释,各族人民和谐共生,让每个外来者都能快速找到扎根的土壤。”
德宏是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等40多个民族世代共居的美丽家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多元文化并没有造成彼此隔阂,反倒交织成一曲温润的和声。傣族的柔美藏在剪纸流畅的线条里,景颇族的豪迈写在刀舞的抡转中,德昂族的古朴浸在手工织锦的经纬间,阿昌族的精巧凝于户撒刀的纹路里,傈僳族的热烈漾在三弦的挥弹间……这些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流淌在生活里的鲜活血脉。一年四季节庆和民族文化体验活动不停,目瑙纵歌节时,万人踩着统一步伐狂欢,再陌生的来客也会被热情拉进队列,跟着节奏感受团结的力量;泼水节来临,全城化作水的乐园,以水为礼,水花溅起的不仅是欢笑,更是不分你我的善意与接纳……




热闹之余也有安静的选择。在民宿与旅居基地的用心经营中把这份温暖升华为“家的归属感”。“德宏的好民宿,拼的从不是硬件,而是‘味道、温度、故事’三样东西。”德宏州旅游行业协会酒店民宿分会副会长李伟铭一语道破核心。主理人从不是“房东”是“生活向导”:组织邻里包饺子、带着客人去孔雀湖钓鱼等,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旅居者,串联成有温度的“临时家人”。圣境旅居芒市森林康养基地精准延续这份温暖。基地紧挨着孔雀湖,推窗就是湖光山色。负责人袁纯刚笑称自己是“德宏故事的宣传员”,用镜头记录美景,带着团队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贴心安排原始森林徒步、小众景点打卡、民族节庆深度体验等活动。“当初选芒市设基地,只用了半天就拍板。”他至今仍记得初见时的心动,“街头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慢到能听清鸟鸣的节奏、陌生人相视一笑的亲切,这就是我心中‘宜居’的样子。”

风物之暖:一场唤醒所有感官的盛宴
德宏,还有一场浸透五感的暖。
最先是从味蕾开始蔓延。德宏的味道从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民族生活智慧的交融。不单一的“酸”是来自山野的百果之酸,有酸角熬成的酱、柠檬捣出的汁、羊奶果和胭脂果泡的酒,清新开胃,瞬间激活味蕾;富有层次的“辣”没有霸道的灼烧,而是穿插了小米辣、涮涮辣、山苍子、山胡椒根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小吃涵盖的内容也很丰富,早点是解锁德宏的第一把钥匙,想要读懂德宏,至少先读懂满满两张长桌的佐料台;撒苤充满了德宏人的生活哲学,微苦、回甘,韵味悠长;绿叶宴、过手米线体现着德宏人的生活态度,包容、共享,最原生态、最直接的分享快乐;咖啡里饱含德宏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从种子到杯子的新鲜醇香,保存并记录着900余份咖啡种质资源的密码。当然,必须来点跨界的惊喜,503.8公里的国境线让缅甸甩粑粑的焦香与本地腌菜膏的酸爽碰撞,25条航线带来的“数字游民”把北方的面食揉进傣味香料,每一种新奇风味,都是温暖的包容与共生。

然后,是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具象美好,城市与自然仅一步之遥,森林覆盖率达67.45%,千年古榕根如瀑垂,732种鸟鸣清脆悦耳,9个自然保护地如明珠璀璨。行,有孔雀与你一同漫步;赏,可见奇花异草四季不败;趣,水果行道树香气盈盈……满目苍翠、生机勃勃在这里唾手可得。

就在“动与静”的平衡里,德宏的暖还滋养着身心的每一寸肌理。山野间藏着的石斛、重楼等中药材,是大自然的馈赠;传承千年的傣医药,则把这份馈赠酿成了“康养密码”。
宜居之暖:在开发与保护中守住底色
从单一旅游目的地到综合性旅居城市,德宏的转型是政府、市场与每一位来访者用温度共同浇筑的答案。州住建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州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4%,全省排名第一位。与此同时,推出的先租后售、旅居托管、产业融合等多元举措,让这片土地的宜居底色,生长出越来越多的烟火暖意。

82处温泉如温暖脉络串联起全域。芒蚌温泉度假村40多间客房和主题各异的露天泡池能提供不一样的温泉体验,吸引了各地旅居客户,他们一住就是一个月甚至更久,10月份开始入住趋于饱和。梁河南甸伴山云隐康养温泉度假村景区四季皆有客来,过冬避暑各不相同,温泉雾气缭绕,飘着文化的清香。泡完偏硅酸含量较高的温泉,能跟着当地人学做葫芦丝,能在保持了原始风貌和地貌的景区里探寻非遗、抗战历史与进士文化,还能在《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彩绘画前听个悠长的故事。盈江云南之蓝的“氟泉”泡池旁能提供游客休憩,抬眼就是草地和江水,设计师把风景留足,周边还有瑞丽江—大盈江国家风景名胜区、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中国犀鸟谷、诗蜜娃底、华夏榕树王等数十个旅游资源景点,引入的大盈江水形成了户户滨水而居的田园水系生活和康养度假地。

各县(市)代表性地产也依托本地资源,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旅居发展之路。德宏汇新置业有限公司的恒宁凤凰城项目里,在建小户型公寓看中短期旅居的人群,项目相关负责人朱德飞记得:“有游客说楼下的教育配套能让带娃旅居的家庭省心,这些反馈比销售数据更珍贵。”瑞丽翠湖壹号院的咖啡吧里,缅甸的椰子水搭配德宏小粒咖啡豆,“一咖圆两国”香气勾勒最动人的场景,缅甸商户和旅居游客在茶室拼桌喝茶,翡翠话题刚落,又聊起咖啡长势,社区温泉会所虽只对业主开放,却常有邻里分享泡池秘方。陇川大可康养庄园致力构建“咖啡产业与旅居产业”,打造以咖啡为主题的创意文化园,突出边境主题,项目负责人杨晨表示:“有人因咖啡而来,因健康目的地留得更久,这才是‘产业+旅居’的真意。”

市场的选择,是对德宏价值最客观的认可。芒市恒宁凤凰城、芒市华江水岸星城、瑞丽悦山居、瑞丽阳明江山云起等重大项目正在推进和建设;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举办的第九届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实现销售商品房353套5.87万平方米、销售总额2.99亿元;全国医药康养产教融合大会在德宏召开,以“医养产业新发展,产教融合新征程”为主题,聚焦“医疗与养老并跑”发展路径……德宏将依托“天然氧吧”“养生天堂”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康养旅居、数字旅居、暖冬旅居等新业态,打造全国旅居新高地。
德宏,暖冬之地!暖冬德宏,心安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