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7 20:46:48
来源:云南省人社厅

云岭匠心 闪耀中原丨普国峰、陈子骏:亦师亦友携手共赴技能成才之路

字体:

  今年9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落下帷幕,云南代表团参赛选手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斩获2金3银5铜40优胜。其中,普国峰、陈子骏获得自主移动机器人(世赛选拔)项目铜牌。

自主移动机器人(世赛选拔)项目铜牌选手普国峰、陈子骏(右一)获奖现场(9月23日摄)。

  抓取、搬运、配送……如今,各种形态的机器人不断走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机器人相关的新技能、新职业也愈发丰富和专业化。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自主移动机器人”便是其中一个赛项,该项目综合性强,精度要求高且技术复杂、容错率低,涉及机械装配、电路搭建、传感器调试、路径规划与智能控制等多个模块,要求选手用系统整合的思维完成整个任务。

  同时,比赛中模拟智能仓储、动态避障等机器人真实应用环境,十分考验选手的实战能力。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是双人赛项,队友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普国峰、陈子骏就是这样一个组合,他们一个人负责软件适配,一个人负责实操调试,保证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普国峰(右三)、陈子骏(左一)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比赛现场(9月22日摄)。

  在比赛现场,普国峰、陈子骏配合默契,但还是遇到了突发状况。机器人在执行“水果采摘”任务时,升降机构突然停在半空,抓取高度出现明显偏差。普国峰发现问题后迅速判断并告知队友,他快速检查程序,找到“升降控制”模块,重新调整参数,陈子骏很快发现雷达接口松动,重新固定调整雷达位置,整个过程只用1分05秒便解决了问题。后续环节,两人稳住心态,凭借平时训练熟悉的节奏,顺利完成了路径规划、物品搬运等所有任务,最终拿下奖牌。

普国峰(右一)、陈子骏(左一)开展组合训练(10月25日摄)。

  近日,再回到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普国峰、陈子骏仍然在进行着组合训练,两人每天上午主攻技术短板,下午专注硬件实操。“备赛的三个月里,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们其他时间都在训练基地度过。”普国峰回忆,训练的日子里,他们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严格按照国赛的时间节点模拟比赛,全天集训,不断复盘问题,日复一日的组合训练锻炼出他们临危不乱的自信心。

  “比赛前半个月,我们遇到了‘水果深度抓取难题’。”普国峰说,由于数学基础薄弱,他们始终无法准确计算出水果坐标。关键时刻,教练刘旺才与他们并肩作战,熬夜编写程序,并准备不同规格的模拟水果进行反复测试,最终在赛前一周成功攻克难关。

教练刘旺才(左一)与选手们交流谈心(3月6日摄)。

  刘旺才也是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2009年起,他便一直扎根云岭大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2019年,普国峰进入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因刘旺才的课程而与机器人结缘,并跟随刘旺才在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国家集训基地深入学习。此后,他参加省赛、国赛,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学校、教练团队的支持站上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

普国峰(左一)、陈子骏(右一)互相配合完成机器人组建任务(10月25日摄)。

  与普国峰不同的是,陈子骏如今还只是一名学生,他选择技能成才的原因是因为热爱。“高中的一次社团活动看到一台简易的循迹小车能自主完成任务,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智能机器人太神奇了。所以高考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想深入学习这个领域。”陈子骏说,进入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后,他加入了学校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从最基础的硬件组装、简单编程学起,后面在教练刘旺才带领下开始参加各级比赛,一步步从辅助队员成为比赛主力,直至取得今天的成绩。

普国峰(左一)、陈子骏(右一)展示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的铜牌(10月25日摄)。

  谈及未来,两人都目标明确。作为一名教师,普国峰希望把比赛方法和经验技巧教授于学生们,积极投入训练,总结经验、提升技能,争取站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展现中国选手的专业水准。作为学生的陈子骏表示,将继续深耕自主移动机器人领域,重点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的前沿技术,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智能制造项目,把赛场上学到的技能用到实际研发中,同时带动学妹学弟共同进步。(完)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