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4 18:14:00
来源:泸水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泸水:“小草果”撬动“大产业”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将草果产业确立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柱产业,通过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在提质增效、全链发展与模式创新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草果种植面积已达20.64万亩,惠及5287户21148人,挂果面积14万亩,鲜果产量达1.45万吨,实现草果综合产值5.2亿元。

  聚焦提质增效 “小草果”变身“金果果”

  泸水市立足生态优势,以科技支撑、政策激励、品牌示范三维发力,全面推动草果产业提质增效。在科技支撑方面,泸水市实施草果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技术力量,整合45名市乡农业科技人员和村组干部组建草果产业技术服务组,指导推广草果低位微喷技术、草果病虫害绿色防治等10余项提质增效技术措施。2024年以来,泸水市累计开展草果种植技术培训20余场次,覆盖种植户1000余人次,让种植户实现从“会种”到“精种”的转变‌。

红彤彤的草果(9月28日 摄)。

  在政策激励方面,泸水市出台支持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奖补实施办法,发放5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激励草果种植大户、合作社、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草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泸水市累计奖补2个企业草果标准化环保加工资金87.8万元,奖补15个企业环保烘烤技术改造资金165万元;推行“草果鲜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覆盖141户种植户、739.9亩草果,为草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泸水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草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草果品质和品牌认证,提升产品竞争力。目前,泸水市的草果产品获得“品质怒江”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3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7747亩,产量648吨。

  聚焦全链发展 “金果果”串起“产业链”

  泸水市深化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围绕精深加工、提质增效、数字农业等开展技术攻关,推动草果产业全链条发展;推进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建成展示全市草果产业矢量分布及产销现状的泸水草果“一张图”,涵盖产业概况、种植生产、物联监管、产量评估和仓储分布等内容,实现产业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全面提升草果产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种植技术培训(4月22日 摄)。

  依托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泸水市积极探索草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多业态复合。目前,泸水市实施草果产业延链补链项目9个,完成投资3348.39万元;引入一批优质企业入驻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推动草果产业向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研发出调味品、食品、饮品等7个系列40余款产品。

  聚焦模式创新 “产业链”拓宽“致富路”

  泸水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促农增收为发展目标,培育草果经营主体68个,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化采收模式,以利益双绑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全市草果产业。2024年实现草果综合产值5.18亿元,带动全市1.54万户5.57万人,人均增收2759元,有力促进农民增收。

怒江草果交易中心(资料图)。

  此外,泸水市建成怒江草果交易中心,建立交易规则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吸引42家市场主体入驻,累计完成草果交易914.5吨、交易额4394.55万元,有效推动草果产业从分散经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涵盖产加销、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功能的草果庄园,搭建集文化展示、产品展销、产业交流于一体的宣传平台;组织企业到昆明、上海等地开展产销对接、招商推介,持续提升草果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完)(刘会星 普秀南)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