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2 11:37:04
来源:新华网

千里边疆国旗飘|从“民族团结誓词碑”到“宾弄赛嗨”——民族团结进步的普洱实践

字体: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一场以音乐为纽带的民族团结文化活动在云南省普洱市举行。活动以合唱周形式唱响民族团结之歌,在“石榴花开幸福来”主题下,普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声声入耳。

普洱青年合唱团现场演唱(10月2日摄)。新华网发(供图)

  在普洱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与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福祉同频共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普洱实践更有特质、更加鲜活。

  从石碑到血脉的历史传承

  70多年前,普洱专区各族群众立碑盟誓: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民族团结誓词碑巍然矗立(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巍然矗立在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成功实践的历史见证。

  “如今,爷爷当年的愿景全成了真,这是党带领各民族共同奋斗的最好证明,我必须把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讲给更多人听。”盟誓代表苏里亚的后代苏陈说,誓词碑故事在新一代传承者的实践中不断续写。

位于宁洱县城里的普洱民族团结园(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在宁洱县宣讲团、话剧社和志愿服务队里,盟誓代表后代、中小学生担任讲解员,向每一个关注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来访者讲述这段故事,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广泛传播。

  “每讲一次,我对‘一心一德,团结到底’的誓词就更多了一份情感认同。”盟誓代表昌恩泽的后人周林说,多年来,他一直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述着誓词碑的故事。

当地群众参观民族团结誓词碑(2024年9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 摄

  从节庆到日常的文化浸润

  民族团结合唱周活动不仅发出了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强音,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愿景,而这样的民族团结实践早已在普洱大地落地生根。

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墨江参加“抹黑脸”狂欢(5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近年来,围绕“双胞文化”“哈尼文化”等核心资源,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全国。“抹黑脸”狂欢、双胞文化展示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互动体验,在共享文旅成果、共庆特色节庆的过程中增进情感认同。

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在云南省大剧院上演(2024年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普洱市先后创作大型话剧《澜沧水长》、彝剧《秀水河边》、纪实书籍《红色誓约》等一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精品,生动有效地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话剧《农民院士》在全国巡演、拉祜族舞蹈《摆出一个春天》荣获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澜沧江畔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游客行走在茶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上(8月5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如今,普洱古府历史文化、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红色文化、民族团结文化不断浸润人心,普洱山云海、那柯里特色小镇、困鹿山古茶园等成为“网红”打卡景点,各族群众在共享旅游红利的同时,心与心的距离也越拉越近。

  从互助到共赢的经济共生

  生活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各族群众,在长期共同劳作、生产互助中形成的“宾弄赛嗨”互助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共同绘就了孟连最美好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

  据介绍,如今的“宾弄赛嗨”不再只是村寨邻里互助的朴素传统,更演进为融合“族际团结、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国际合作”的立体化团结发展机制。

一名果农在孟连县一处牛油果种植基地内展示刚采摘的牛油果(2024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在孟连县,全县2200余名党员干部与各族群众结成了5.65万个“宾弄赛嗨”对子。他们聚焦产业链的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推动牛油果、咖啡等特色作物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共同分享发展硕果。

  近年来,普洱市以孟连为中心延伸,全市推行“党组织+宾弄赛嗨+X”模式,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工作人员在思茅区大开河梅子咖啡庄园的咖啡晒场翻晒咖啡(无人机照片,2025年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如今,“宾弄赛嗨”互助习俗已创新发展为“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的民族团结工作机制。孟连牛油果“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宁洱县通过碳汇交易获得资金26万余元、西盟佤族自治县种植澳洲坚果推行“政府+企业+村组+群众”联动模式等典型经验提供乡村振兴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新的“宾弄赛嗨”发展模式进一步激活普洱发展动能。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五一茶庄园的茶园里,茶农展示刚刚采摘的茶叶(3月26日摄)。新华网发(王杨静 摄)

  普洱市持续完善“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建立四级协调处理涉民族因素影响团结稳定工作机制,涌现出墨江曼海、思茅白沙坡等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新经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民族团结誓词碑”到“宾弄赛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美画卷在普洱徐徐展开。(完)(范芳钰 刘云)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