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9月20日电(岳冉冉、张馨元)5分钟持续溺水、10分钟心脏骤停、往返1200公里救援路途、10天昏迷不醒……所有困难都没能阻挡医护人员抢救一条生命的决心。
8月2日下午4点多,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下简称:省一院)急诊内科突然接到怒江州人民医院的电话,一名患者急需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很快,一支6人小组携带ECMO,在暴雨中出发了。
患者李女士的丈夫回忆,当天上午10点多,夫妻俩像往常一样去游泳馆游泳,没过多久,他看到很多人聚在一起,这才发现是爱人晕倒溺水了。救生员将李女士救上岸后,为她做心肺复苏。游泳馆距离怒江州人民医院很近,120急救人员很快赶到现场,帮李女士边输液边吸氧,用吸管清理口腔分泌物,并持续进行胸外复苏。
在及时抢救下,李女士恢复了呼吸心跳,但却陷入深度昏迷,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当时医生和我们说,情况特别危险,如果没有ECMO支持,活下来的希望很渺茫。”李女士丈夫说。
抢救图。省一院供图
6个小时星夜兼程,3日凌晨1点,省一院抢救组到达怒江,第一时间查看患者,仅用26分钟就建立了ECMO支持通道。随后,小组成员完善了相关检查,评估了患者脑损伤情况。得益于当天的及时抢救,再加上ECMO建立了第二生命支持,小组成员评估李女士恢复的希望较大。
建立ECMO支持只是第一步,后续管理才是关键。3日上午6点左右,急救小组决定将患者在ECMO持续支持下转运到昆明。
600多公里的转运路途充满挑战。转运中,患者病情依然需要密切监测,并持续给予治疗。为保证沿途安全,省一院做了充分预案,甚至联系了沿途有条件的医院,以防患者病变时,可就近下高速救治。
7日,经过4天的治疗,李女士已经能被唤醒、眨眼,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撤机标准,医师为她成功撤下ECMO。又过了5天,李女士基本清醒。截至记者9月20日发稿时,李女士仍在康复治疗中,各项功能已基本恢复。
李女士正在康复中。省一院供图
李女士的丈夫非常感激:“医生们第一时间赶到怒江后,我还预定了酒店房间,想让他们吃点东西再工作,但他们拒绝了,而是立刻进了重症监护室。从抵达怒江抢救,到转运我爱人去昆明,我一直守在旁边,整整2天1夜,这些医生都没休息过,太感谢了。”
看到李女士恢复效果理想,团队很欣慰,“能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患者降低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是我们每一位急救医护团队的心愿。”省一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裴文彬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