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08 09:17:29
来源:新华网

千里边疆国旗飘丨云南马关:群众共建幸福村 共享致富果

字体:

  8月1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都龙镇茅坪社区的广场上,电影《建军大业》吸引了百名居民共同观看,这是茅坪社区每月一次的固定活动。当天上午,社区干部还和社区居民共同升起国旗,在国旗下一起学习国家安全知识,这同样是他们每月“雷打不动”的固定活动。

  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让茅坪社区实现了从“懒汉村”到美丽社区的蜕变。近年来,村级共建理事会机制在马关县被广泛应用,村级党组织由此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家乡,让一个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边境村寨成为守土固边、美丽富足的幸福村。

  从“懒汉村”到幸福社区

  顺着平整宽敞的柏油路进入茅坪社区,守护国家安全的标语和绿植共同装点着一个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公园。园内车辆停放整齐,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国防标语随处可见,民族特色装饰引人注目。穿过公园,错落分布着白墙黛瓦的民居。

  “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垃圾成堆。”茅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胡明昌说,社区的蜕变源于社区共建理事会的成立。

茅坪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8月5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茅坪社区位于马关县都龙镇南部,有3个村小组与越南山水相连,居住着汉族、壮族、苗族、傣族、侗族、回族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社区。

  胡明昌表示,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动员方法不得当,没有得到群众的响应,工作开展“一团乱麻”。随着共建理事会成立,情况才有所转变。共建理事会摸清了社区内工匠、能人、致富带头人等精干人员,组建了10个专业服务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党支部引领+服务组认领”方式,为群众办事解难题,提供便利服务。

  “成立共建理事会后,群众干劲足,自发投入自建自管、互帮互助。”胡明昌说,是群众亲手造就了如今的美丽社区,都很珍惜劳动成果。如今,这个紧邻中越边境都龙口岸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街上餐饮住宿业态丰富,更有面向国际的劳务派遣公司成立。

  “土专家”省出大成本

  在马关县,共建理事会机制被逐步推广,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乡村产业振兴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马关县坡脚镇坡脚村委会田蓬村的污水治理问题,在本地人才的引领下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田蓬村发挥建筑施工为民服务组“土专家”作用,回引专业人才7名,通过“土洋结合”巧治农村生活污水,户均投入从10873元降至2600元以内,比原预算节省70%以上,极大减轻了群众和政府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当地探索出“依山就势、多点收集、分片治理”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再是难题。

茅坪社区院坝协商议事会现场(资料图)。新华网发(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工程自己做、自己动手省钱干。”这是马关县夹寒箐镇夹寒箐社区上布高村小组共建理事会推行的办事原则。在此基础上,当地在2024年一年内完成了三清五拆五堆十乱、垃圾转运、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农村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庭院经济等“六件套”建设,实现了规划、施工、材料、人工成本“四个节约”,污水治理户均节约成本8759元,总成本节约95.4万元。

  目前,马关县已全覆盖建立村级共建理事会130个、共建小组1682个。在共建理事会机制的推动下,马关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统筹整合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226个,把边境村、社区打造成各民族群众共融共建的富边样板。近年来,马关县先后创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宜居宜业和美边关底色不断擦亮。(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