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18 15:14:29
来源: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互嵌共融齐奋斗 携手相亲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红河实践

字体:

  云岭之南,红河之畔,哈尼梯田的千年水光映照着新时代的团结华章。近年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化巩固“五边”工作格局,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西南边疆绚烂绽放。

  固本凝心:从党旗引领到文脉滋养

  “来来来,大家一起围坐过来。”走进红河州元阳县大坪乡大坪村委会大坪村,乡党政干部与党员群众围坐在火塘边,以拉家常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就着温暖的炭火,村民们开启了不一样的“夜生活”。乡党政干部用接地气的语言,围绕党的历史故事、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与村民面对面促膝而谈,共话乡村善治之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

“鼓语欢歌”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2024年11月28日摄)。

  近年来,红河州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定盘星,持续强化思想根基与组织保障,出台《红河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实践活动;同时,深入实施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行动,探索推行“六联六共”,推进党员干部、各族群众、社会力量、政策项目“四个组织起来”,创新开展民族干部培养“2152”优苗精培工程。

  文化是凝聚共识的纽带,红河州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关行”等活动,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民小组应急广播全覆盖并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中课堂”。同时,红河州实施“枝繁干壮”工程和民族文化精品项目,挖掘整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5+N”系列工程,建强各类宣传阵地。目前,红河州已有超120余万人次各族群众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

蒙自佳沃蓝莓基地工人在采摘蓝莓(2020年3月10日摄)。

  兴业富民:从产业发展到惠及于民

  丝丝甜香萦绕鼻尖,满坡玫瑰争相吐艳,访客结伴留影赏玩……7月虽不是盛花期,但在红河州弥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小河边居民小组的山头仍可看见不少红色玫瑰。

  “12年前,小河边村基本没有产业,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福城街道章保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金坤说,如今这里创新探索“旅居+”模式,将旅居经济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边境幸福村绿春大头拉祜寨(2022年7月16日摄)。

  种植户杨金丽说:“种玫瑰后,收入翻了几番,村庄大变样,村民们的心也紧紧靠拢了。”12年时间,小河边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由不足4000元增至6万余元,玫瑰花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亿元,打造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融之家”。

  除了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红河州还抓实路衍、流域、低空、旅居“四个经济”,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连续4年超过50%,投资增长由基础设施建设等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转变;烟草、有色金属、煤电热、化工等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迈出坚实步伐;硅光伏、绿色铝等链条式集群化发展已成“形”起“势”。

  2024年,红河州2148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86.72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13580元增长至2024年18431元;红河州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使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动车到边境,铁路覆盖7个县(市),发展成果正不断惠及各族群众,夯实团结的物质基础。

云南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7月7日摄)。

  互嵌共融:从共乐共居到善治良序

  “自从搬进这亮堂的小楼里,不用再担心刮风下雨”“是啊,以前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70岁的李桂英从贾沙乡尼德村搬进个旧市大屯街道幸福社区,便和老厂镇羊坝底村的侯美英很快熟络起来,两人经常一起交流谈心。

  个旧市大屯街道幸福社区是个旧市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点,聚居汉族、彝族、苗族、壮族等7个民族,共安置了8个乡镇(街道)的建档立卡户249户1019人。

  “我们设置了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职工书屋等15个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室,老人就医、孩子托管、年轻人找工作……不出社区就能得到‘一站式’解决。”大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浩阳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惠民展演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现场(6月27日摄)。

  近年来,红河州全力拓展平台促进共融,在省内率先设立“红河州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金”,盘活用好上海、江苏、深圳等地“红河娘家人”“乡村蓝店”综合性就业服务工作站,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同时,通过旅游、体育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红河马缨花”等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产业成为各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在金平县金河镇枯岔河村委会瑶家新寨村民小组,辅警朱国庆以幽默风趣的话语开展普法宣传,打造了“双语普法”“国庆讲法”“边警小课堂”等品牌,提高群众法律知识素养和法治意识,成为基层普法教育的“宣讲员”。

  健全治理体系,才能守护好民族团结的成果。红河州制定修订40余件单行条例,出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条例》,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和清理制度,统筹推进民族政策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同时,探索建立“十户一格、五网一体、三级联调”“1053”小网格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四级同步监测监管涉及民族因素影响团结稳定问题机制和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建成12个强边固防示范村、49个边境幸福村,群众安全感达95.75%,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固局面持续巩固。(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