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职业,就像烧烤师傅一样,让食物产生美拉德反应。”“工作时间不可以化妆,不可以喷香水。”“有时候一天要喝几十杯,甚至上百杯咖啡。”每次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职业,“90后”小伙李鑫总会半开玩笑地抛出这三句话。
李鑫从事的工作,是咖啡豆烘焙。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拟新增17个新职业中,就有“咖啡加工工”。本期新行业里听新声,一起走进咖啡烘焙师的日常,解锁“从豆到杯”的醇香密码。
每天早上一到公司,李鑫会根据订单,先到生豆库房进行配货。瑰夏、耶加雪啡、曼特宁、卡蒂姆、卡杜拉……每种咖啡豆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我们烘焙师要做的,就是把每支豆子的风味特征充分展现出来。”
筛除瑕疵豆、测试烘焙曲线、制定用机计划,一切准备就绪后,烘焙正式开始。“浅烘能更好地表达咖啡豆的风味特征,适合用来做手冲;中烘的话,酸、甜、苦会平衡一些,大众接受度较高;深烘口感醇厚,一般用来做奶咖。”弥漫着浓郁咖啡香的烘焙厂房里,李鑫介绍了不同烘焙程度里的“门道”。
烘焙完成后,李鑫的工作却没有结束,他和同事们还要用标准化杯测流程,从香气、酸度、甜度、醇厚度等多个维度对咖啡豆进行评价,确定达标后才能出品。如果一旦发现不达标,则需要再次挑选生豆,并优化烘焙曲线,重新进行烘焙,直到获得理想的风味状态。
在李鑫看来,今年“咖啡加工工”被纳入新职业,体现了我国咖啡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发展方向。而作为一名云南的咖啡从业者,李鑫认为,近年来云南咖啡豆的品质越来越好了,“从咖农到寻豆师,再到烘焙师,大家都在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的提升,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向世界呈现一杯云南好咖啡。”(完)
策划: 刘加文
执行策划: 汤丹鹭 陈子夏 李霞
统筹: 韩笑 朱梦娜
摄制: 赵普凡 吴洪彪 吴松江 邓熙翔 温昌盛
文字: 念新洪 高姗姗 刘菲 温浩东
新华网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心、云南频道联合制作
新华网、新华社云南分社、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