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今年以来,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自3月起组建自然资源专项宣讲组深入自卫、王官、关锁、渔村及矣六五个社区,面向社区干部、小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及用地主体开展“耕地保护法治宣讲行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警示、责任压实,推动耕地保护意识入脑入心。
宣讲组立足“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结合各村乡村规划及土地利用现状图,以“挂图作战”形式直观展现耕地保护空间格局。重点解读《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规,明确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细化街道、社区、小组三级管理职责,特别强调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五不得”、永久基本农田“四严禁”等刚性约束。通过比对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现状,逐块分析辖区耕地分布及地类属性,让“每一块田都有身份证”的理念深入人心。
“占用200平方米耕地违建,最高将面临20万元罚款的同时,作为党员干部还将受到党纪处分,子女参军、考公都可能受影响……”宣讲会上,自然资源所负责人以小组干部因辖区土地违法被判刑,又以某企业违法占地被强制拆除并罚款100余万元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用“身边人身边事”敲响警钟。通过“政治账+经济账”双维度剖析,详细解读《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后罚款标准(每平方米100-1000元)、刑事责任追究(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惩戒措施,以“一宗违法、多方受损”的后果倒逼责任落实。
矣六街道将深化耕地保护成果,推行“田长制”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社区-小组-农户四级巡查体系,配备“耕地保护监督员”,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技术构建智能监测平台。同步开展“耕地恢复攻坚”行动,对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制定整改方案,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我们既要当好政策宣传员,更要做好土地守护者。”矣六街道自然资源所所长孙叙成表示,将持续通过“普法宣讲常态化+执法监管精准化”模式,筑牢耕地保护红线,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