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味云南。
纳西奶锅冒着热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掀开盖子,腊排骨香气扑鼻,山药、芋头、粉皮等层层堆叠,看着就赏心悦目。[详情]
深夜里,一张网、一盏灯,承载起渔民的期盼。每天清晨,新鲜捕捞起的银鱼被送往市场和饭馆,烹饪成各具风味的美食。[详情]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作主食又可作快餐的健康食品。[详情]
食有五味,恰似人生。笋子的酸、汤汁的辣、鸡肉的鲜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唤醒食欲,电磁炉传递出的温度让汤锅氤氲出温暖的香气。再配上一份黄金洋芋,酸甜焦香的外皮、绵密起沙的内里,还有弹牙的炸饵块,都让人爱不释口。[详情]
雨季到来,野生菌总会如期而至,它吸收自然精华,从山野里、落叶丛中冒出头来。新鲜肥美的菌子,香气四溢的菌汤,是大自然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馈赠。[详情]
温泉村里的别样豆腐香
叮当声里传年味
土罐炖鸡乡愁浓
咕嘟咕嘟炖渎鱼
冬日里的“椿”滋味
“黑钻”炖鸡
4月6日,在这个极其普通的日子里,却有这样一群人回家、团圆,他们是云南援助湖北医疗队的队员们。他们曾在一线与病毒作战,如今平安归来,终于能吃上这等了54天的团圆饭。
甜甜玉溪味 不负好时光
八宝味里的“甜蜜”情怀
郑和故里话佳肴——卤鸭
口缸里装不尽乡愁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将白萝卜、羊肉作为主食材,搭配云南特色糊辣汤底,装入由云南江川匠人手工打制的炊锅中,一口口“糊辣羊肉炊锅”正被端上餐桌。[详情]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有一种米线的食用以“手”为“碗”,吃法别致,是当地少数民族阿昌族的特色风味美食,被称作“过手米线”。[详情]
一副围棋361颗棋子,大小误差不超过0.5毫米,这全靠手上的功夫。2014年6月21日,身体残疾的张佳林来到永子棋厂学习永子滴制。“蘸裹、滴沥、旋转......”张佳林一干就是六年多,他认为自己和永子一样,都经历过“千磨百炼、烈火重生”。[详情]
时至今日,在勐海县,深入而广泛的茶企合作使得整个县城生产、制作、销售茶叶的产业链更加完善,县因茶而兴,民因茶而富,地因茶而名。茶农们,正是靠着一片片绿叶才摆脱了贫困,而如今,这片叶子又寄托着更多茶农们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希望。[详情]
在昆明市阳宗镇,年过六旬的付桂菊是一位“守艺人”,从她曾祖母那辈起就开始做刺绣,到她这里已是第四代。阳宗刺绣服饰包括花托肩、满镶滚、扳尖鞋等,上面绣着牡丹、童子、荷花、鱼等图案,表达吉祥祝福之意。[详情]
作为云南省传统的名特食品之一,蒙自年糕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蒙自年糕在传统的红糖年糕、白糖年糕、玫瑰年糕为主的基础上,派生出了 10余个特色品种。但即便如此,在许多人心中,年糕的滋味就是家乡的年味。[详情]
你最渴望过年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家乡的好山好水,或许是那一句句乡音,又或许是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美味。[详情]
守着青山绿水,取用当地食材,葛正袁开起了一家小饭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几样特色小菜颇受食客喜欢,其中,又以糊辣鱼为最,来吃的多是回头常客。糊辣鱼的做法不难,但选料很关键,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味食材就是鱼、酱、糊辣椒。[详情]
说起米线,最有名的当属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食品,穿梭了百多年岁月的过桥米线,是云南味道的灵魂之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