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的群山间,绿意仍浓。乡亲们或背着竹筐或挎着竹篮穿梭田间,有人弯腰拔草,有人将刚采收的萝卜整齐码进竹筐,等着货车来拉往外地。这幅图景,正是诗礼乡深耕“粮经”轮作模式的生动注脚。
“今年种完烤烟又种萝卜,地里忙不停,钱包也跟着鼓起来!”朝阳村利命小组烟农桑周品说,他今年种了30亩烤烟,眼下10亩烟后萝卜预计还能再赚3万元。
这份“四季不闲”的忙碌,在朝阳村体现得尤为明显。该村种烟地块多分布在海拔1900米左右的缓坡上,土层疏松的沙壤土不仅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烤烟采收后留在土壤里的肥力,还能刚好“喂饱”待种的萝卜,省去了不少基肥成本。
走进永复村,连片的烟后玉米更是喜人,翠绿的秸秆快齐腰高,玉米穗裹着青壳,真正实现“一田双收、一土两用”。
“我们推进‘烟叶+N’产业综合体建设,核心就是打破单一产业的‘看天吃饭’,让土地全年‘不闲置、能生金’,让农民四季都有活干、有钱赚。”诗礼乡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张洪春介绍,目前全乡已有13个村推广“粮经”轮作,覆盖耕地面积1.1万亩,带动50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今年秋季轮作产业预计能实现综合产值超1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两成。
凤庆县诗礼乡将继续深化“粮经”轮作模式,根据各村土壤、海拔差异,针对性推广烟后萝卜、大豆、红花等特色作物;同时加快乡级冷链仓储中心建设,目前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初投用,届时能进一步延长农产品保鲜期,帮村民把“好收成”卖成“好价钱”,让“轮作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用实打实的产业成效,写好乡村振兴答卷。(完)(龚荣国)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