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竞技场上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能精英。当大赛的帷幕缓缓落下,云南代表团的成绩单熠熠生辉:2金3银5铜,创下云南在历届全国技能大赛上的最佳战绩。
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中,有一枚金牌格外引人注目——它属于软件测试项目,更属于一位从云岭大地走来的教师——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张健之。这枚金牌,不仅是张健之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印记,更是云南技能教育沃土上结出的又一硕果,为“技能照亮前程,实干成就梦想”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张健之夺冠(9月22日摄)。新华网发
临危受命,百日淬炼:从新领域到“金牌梦”
将时光拨回几个月前,软件测试对于深耕计算机领域十余年的张健之而言,依然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全新赛项。全国技能大赛作为中国职业技能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赛事,其竞争之激烈、要求之严苛可想而知。面对一个需要从零开始深度攻坚的项目,压力如山。然而,在张健之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开启了一段与时间赛跑、向极限挑战的百日淬炼。

张健之在比赛中(9月21日摄)。新华网发
这段旅程是孤独的,也是充实的。训练期间,他的生活轨迹简单到近乎单调:从上午八点半到深夜,书桌、电脑、测试工具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有限的备赛时间内,他为自己制定了高强度、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全方位强化软件测试核心技能,深入钻研白盒与黑盒测试理论,持续提升Python、Java等语言的编码水平,熟练掌握JMeter、Burp等专业工具的实操应用……每一个环节,他都力求完美,精益求精。
在张健之眼中,软件测试赛项的本质,是极限条件下对参赛者软件质量把控能力、测试技术应用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综合考验。为了彻底搞懂一个“C语言常量存储在哪里”的基础问题,他跑遍了昆明的大小书店,抱回十几本相关书籍寻觅答案;为了攻克“JUnit参数化测试”的一个细节难点,他翻遍了互联网上所有能找到的资料,反复编码、测试、验证,不达透彻绝不罢休。这种“钻牛角尖”的劲头,源于他内心深处的执着:“在别人觉得‘够了’的时候,我总想多问一句‘万一呢’;在别人放弃追问的时候,我总想再试一次‘为什么’。”这种对知识本源的不懈探究,正是工匠精神的底色。

张健之独自在图书馆钻研(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笨拙”坚持,匠心独运:在“自找麻烦”中攒足底气
回望张健之的成长轨迹,从年少时爱“捣鼓”电脑的好奇少年,到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再到如今扎根讲台的优秀教师、国赛金牌得主,他坦言自己用的从来都是最“笨”的办法——汗水与努力。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

张健之在授课(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这种“笨拙”,体现在他学习和训练的每一个细节中。张健之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刻意“自找麻烦”。“平时学习和训练时,我都要提前把所有可能出的错、要踩的坑都找出来并解决,实现问题前置。”在他看来,只有主动经历失败,才能在真正的挑战来临时将未知的风险降至最低。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让他在面对赛场上的突发状况和代码报错时,能够迅速定位问题核心,冷静果断地予以解决。

张健之与学生交流(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张健之的“笨拙”还体现在对技术原理的深度追问上。编写代码时,他从不满足于让功能“正常运行”的表面,而是执着于探究其背后的运行机制与原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些在旁人看来或许是“自找”的麻烦,却为他一点点攒下坚实的底气。这份底气支撑他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还通过他的言传身教,传递给他的学生们,让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双重角色,一份担当:为人师、为人父的坚韧与柔情
与其他更为年轻的参赛者相比,张健之的身上背负着更重的担子。年龄的增长带来体力上的挑战,而作为一名三岁孩子的父亲,家庭的责任也时刻萦绕在心间。

张健之在学习中(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训练的高强度,曾导致张健之出现心脏早搏,长期的伏案工作也让他的腰椎颈椎旧疾加重,但他始终咬牙坚持。深夜的书房里,常常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孩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到电脑旁,带着稚气地抱怨:“爸爸,你怎么还摆弄电脑,还不休息?”这一刻,铁汉亦显柔情,孩子的牵挂是他心中最温暖的慰藉,也化作了他更加坚定的动力。哄睡孩子后,他常常又悄然起身,回到电脑前,继续挑灯夜战。
“确实很难。”张健之坦言,“儿子常抱怨说我总玩电脑不陪他。体力也比不上年轻时候了。”面对疲惫与困难,他有着自己的调节方式:当感觉脑子转不动时,就练习相对简单的模块,或者短暂地陪陪孩子,在亲情的互动中放松身心;在等待程序运行结果的间隙,他会起身活动十几秒,让紧绷的肌肉和神经得到片刻舒缓。

张健之与孩子在一起(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如今,载誉归来,站在荣誉的聚光灯下,张健之将功劳归于集体,心怀感恩:“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还属于所有支持我的人,包括关怀和支持我的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云南技师学院(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耕耘铸就荣光。张健之手中这枚用汗水和努力浇灌出的金牌,闪耀的不仅是个人技艺的精湛,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看似“笨拙”的坚持中淬炼匠心,在日复一日的“较真”里成就卓越。他用自己奋斗的足迹证明,脚踏实地,终能抵达星辰;以技逐梦,必将行稳致远。他的故事如同一盏灯,照亮了更多技能学子前行的道路,也为技能事业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