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宝华镇,“用养结合”的理念正让这片土地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宝华镇烟区围绕“土壤提质、产业增效、烟农增收”目标,持续推进种植技术升级与产业模式创新。
宝华镇云华村烟农张正海通过“烤烟+N”多元种植,在烟叶采收后,无缝衔接种植贡菜、豌豆、麦子等作物,使“冬闲田”变身“效益田”,实现“一田多用、四季丰收”。

航拍南涧县宝华镇(10月29日摄)。
“以前种烟全看天气,病虫害多、产量不稳,现在跟着技术走,机耕深翻、轮作倒茬,我这20亩烟田真成了‘聚宝盆’。”张正海一边查看贡菜长势,一边欣喜地说。
宝华镇拥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文逵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烟农,更是当地推动种植模式创新的带头人。多年前,他从外地学习到烟秆可作为豌豆的天然支撑物,使其自然攀爬生长,不仅省去了额外搭架成本,还实现了烟秆资源化利用与土地高效种植的“双赢”。

航拍南涧县宝华镇(10月29日摄)。
早在2012年,杨文逵率先在自家烟田尝试“烤烟+豌豆”套种模式。今年,他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共培育烤烟42亩,同步套种豌豆20亩,并探索出“2红1绿”特色种植结构:“2红”指红花大金元烤烟与红花作物,“1绿”则是冬早豌豆。“这种模式让土地‘不空闲’,一亩地能有多效益。现在周边村民也跟着学,收入都提高了。”杨文逵说。
如今,在宝华镇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烟农,大家齐心协力念好“种植经”,让这片土地持续迸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