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以下简称“云南省残联”)始终牢牢把握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精心培育系列党建品牌,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建铸魂锚定融合发展“方向盘”
云南省残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同时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党员理论武装,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技能培训、康复救助、就业帮扶等各环节,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助残实践紧密结合,筑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根基。

残疾儿童康复教育(资料图)。
在健全融合机制方面,云南省残联构建“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一岗双责”,带头下沉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党组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的工作体系,推动党建责任与业务责任一体落实,让党建要求转化为业务工作的硬指标,打破“两张皮”壁垒。
同时,云南省残联深化“四强”党支部创建,通过“双培养”机制,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业务带头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助残队伍,建强战斗堡垒,实现残疾人就业基地、康复服务机构等关键阵地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全面覆盖,把党组织建在助残一线。
品牌赋能激活助残服务“新引擎”
云南省残联立足职能定位,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品牌,让党建与业务融合更具生命力。在精准服务方面,云南省残联“党建+精准适配”品牌通过“评估-适配-训练-跟踪”全链条服务,今年在“暖边固防”行动中为228名重度残疾人适配辅具247件;打造“复明7号”流动眼科手术车,开行12年来,累计为6万余名眼疾患者提供体检服务,完成复明手术逾1.7万例,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

“复明7号”流动眼科手术车(资料图)。
在权益保障方面,云南省残联打造“党建引领·无障碍同行”品牌,累计举办1650余场无障碍体验、3000余条城市道路改造、4500余项公共建筑无障碍升级活动,推动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同时,云南省残联联合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公益诉讼,整改无障碍电梯127部,让残疾人出行更便捷、参与社会更平等。
在文化体育方面,云南省残联打造“融合共享携手同行”等品牌,依托残疾人文化周、艺术汇演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云南省残联成功举办第十届云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近千名残疾人演员参与,同时开展“康复体育进家庭”活动,惠及2903名残疾人。
实干践行书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云南省残联以党建品牌为纽带,聚焦康复救助提质增效,构建“1+N”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体系,推动129个县(市、区)异地康复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救助残疾儿童超1万例。云南省残疾儿童康复学校通过“双座谈会”机制,建立“征集意见-研讨落实-跟踪问效”闭环,解决康复教学、家校协作等问题,让康复教育更具针对性。

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资料图)。
在就业服务方面,云南省残联积极开展直播带岗、专场招聘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31场残疾人网络招聘会,发布岗位信息4448条;实行“双创新、双下沉、双重点”服务模式,构建“岗位开发-定岗培训-就业输送”模式,今年以来帮助117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推荐114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入职,拓宽残疾人就业路径,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此外,云南省残联党员干部全程护航盲人医疗按摩考试、残疾人学历提升等工作,今年以来组织55名考生跨省参考,31名盲人考生通过专项辅导顺利参加单招单考。
下一步,云南省残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党建品牌创建、拓展融合广度深度,聚焦康复、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优化品牌服务,总结推广可复制的融合经验,推动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领域一特色”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助残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