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联合举办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科企专场对接活动,深化院地合作,共促乡村振兴。多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持续深耕广南县农业产业,以科技为翼,助力当地破解发展瓶颈,在八宝米、油茶、林下中药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广南县农特产业从“大而不强”向“优质高效”跨越。

活动现场(11月14日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牵头组建广南县农科服务团的基础上,于2023年进一步深化院县合作,聚焦八宝米品种研发,在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建立“奎丽梅专家工作站”,成功培育出“八宝谷2号”“中科玉豪”等8个优质稻种。广南县2025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6.05万亩,其中新品种种植20.01万亩,较2024年增产26.96公斤/亩,增幅5.3%,新增总产量539.47万公斤,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筑牢根基。

活动签约仪式环节(11月14日摄)
2025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助力广南县乡村振兴力度进一步加大,院县共同成立了“云南省林下经济产业研究院(广南)”,整合全院10余个研究所力量,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构建起“科研攻关—中试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广南县林下经济装上了“科技引擎”。广南县在2024年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8400亩的基础上,于2025年新增3340亩,涵盖铁皮石斛、三七、黄精等多个品种,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同时,在食用菌这一新兴产业领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助力广南县形成林下仿野生种植与设施栽培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指导莲城镇岜夺村高原特色食用菌产业基地建成17954平方米生产设施,菌包日产量8400包,年产量达50万棒,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专家对广南县林下经济主导特色产业进行科技推介(11月14日摄)
此次活动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进一步搭建三方对接平台,邀请4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活动,5位产业专家对广南县林下经济主导特色产业进行科技推介,强化广南县农特产品品牌宣传、科技成果转化和招商引资精准对接。针对广南县林下中药材产业规划、食用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茶叶精深加工等发展需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持续提供政策咨询、品种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支持,推动国家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落地广南县。广南县委、县政府承诺将以优异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投资兴业,推动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品、优质商品转化。

参会者就活动现场展示的农产品进行交流(11月14日摄)
据了解,广南县拥有林业用地770.5万亩,可开发林下经济林地402.1万亩,“十五五”期间计划发展林下经济5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以上。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持续科技支撑下,广南县正逐步破解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弱等难题,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