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五街,山间洋芋破土而出;夏日来临,菌子山藏珍蕴宝;秋高气爽,烟田铺就金色画卷;冬雪初降,萝卜地里采收正忙。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五街镇,“春挖洋芋、夏找菌子、秋收烤烟、冬拔萝卜”的四季农歌悠扬传唱,串联起高原特色产业的蓬勃图景,更铺就了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航拍五街镇万亩萝卜地(10月23日 摄)。
春挖洋芋:“土疙瘩”变“金豆豆”
清明前后,五街镇的高山坡地间,农户们忙着采收洋芋。“直播间一天卖了6吨,比往年批发销量翻番。”结束直播的种植户说,这一变化源于镇里的电商培训与产业扶持,2025年五街镇洋芋种植面积达1.5万亩。
依托“大户带散户”模式,五街镇已形成连片种植规模,通过洋芋文化节、直播带货等方式打响品牌。镇政府联合职能部门完善交易市场的仓储、冷链设施,推动洋芋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优质化转型,让深山里的农产品沿着电商之路走向全国。
夏找菌子:生态守护孕育“致富菌子”
雨水浸润后的五街山林,成为野生菌的天然温床。20万亩封山育林育菌区内,护林员们穿梭巡查,采菌人循着鲜味觅得珍宝。2024年,五街镇野生菌产量达1650吨,其中松茸产量165吨。林下经济焕发强劲活力,这份收获源于持续的生态守护。
五街镇历经“封山育菌”“承包育菌”“保育促繁”三阶段,创新“竞价承包+动态管护”机制,在松茸核心保护区运用菌塘修复技术,实现亩产提升20%。松茸开山节、采菌体验等活动更吸引游客5万人次,让“林间鲜味”化为“舌尖经济”。
秋收烤烟:技术护航注入产业动能
入秋的五街镇,云雾漫过山间,烟田顺着坡地层层铺展。
为实现帮助烟农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五街镇在年初便启动烤烟产业规划,由烟站技术员组成专项服务团队,深入村组,逐户走访种植农户,结合地块土壤肥力、海拔气候等条件,定制个性化种植方案;在关键生产节点,持续开展技术培训,从膜下小苗移栽的株距控制、基质配比,到中耕管理的揭膜培土、病虫害绿色防控,再到采收烘烤的成熟度判断、温湿度调控,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培训教学,确保农户熟练掌握科学种植、烘烤技巧。
五街镇还搭建了“烟农互助平台”,组织种植能手分享经验,同时协调合作社提供农机租赁、统一烘烤等服务,降低农户种植成本。
如今,烤烟已成为五街镇稳收增收的“压舱石”,不仅为农户带来可观收入,更带动烟后多元产业的发展,为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秋冬季节的产业衔接筑牢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产业动能。
冬拔萝卜:全链升级“小萝卜”成大产业
冬日的五街镇寒意渐浓,但萝卜收购现场却热火朝天。工人们整 理晾晒好的萝卜条,称重装车的声响此起彼伏,农户拿着货款难掩喜悦。2024年,五街镇萝卜种植面积4.35万亩,风干萝卜条产量3.84万吨。2025年创新“烟地套种”模式,利用“烟后闲田”推广套种萝卜6000亩,实现一地两收、农户双增收。
产业崛起背后是全链条的升级提质。五街镇建成了4条深加工生产线,年加工干萝卜条能力达1500吨,借助沪滇协作项目,建设5000立方米现代化冷库与1300平方米标准化分拣包装车间,实现萝卜预冷、分级、包装“一条龙”作业,让萝卜实现“家门口”深加工;成功引进四川饭扫光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本土省级龙头企业合作成立南华县福瑞食品有限公司,弥补了南华萝卜精深加工的空白,延长了萝卜发展的产业链条,昔日“风吹日晒的萝卜干”变成“脆爽开胃菜”,还为本地提供数十个就业岗位。
四季轮转,产业兴旺。在五街镇,洋芋、菌子、烤烟、萝卜四大产业如同四根支柱,撑起“四季有产、错峰上市”的产业格局。依托“协会+基地+农户+企业”模式,全镇农业产业收入近5亿元。从生态守护到技术赋能,从产销对接至全链升级,这首四季欢歌正唱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