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供电局数字化转型实现电网调控质效双升-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0/23 16:50:11
来源:云南电网

云南昆明供电局数字化转型实现电网调控质效双升

字体:

  通过研发电网运行监控大数据建模、监控关键信息提取、实时状态智能感知与趋势推演以及主动调控四大核心技术,完成55万条监控告警信号的规范,实现监控事件分析时间从10分钟压缩至30秒内,处置效率较传统人工分析提升80%;累计主动发现设备隐患212台次,避免60%潜在负荷损失风险;成功化解山火、寒潮等极端天气下电网薄弱点269项,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8%……近年来,南方电网云南昆明供电局(以下简称“昆明供电局”)通过实施电网运行状态智能监测与主动调控技术项目研究,数字化转型成果交出亮眼“成绩单”,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挑战:数据洪海与调控困境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昆明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特性日趋复杂。昆明电网面临系统数据融合难、电网风险辨识难、电网主动防控弱三大痛点,海量监控信号未能有效归集,多源运行信息格式混乱,电网操作、异常故障等事件与设备关联需人工匹配,单次事件分析耗时超10分钟,调度员每天需要处理近万条海量、多源的运行信息,在极端天气或密集故障情况下,传统依赖人工的经验模式存在“漏监视”或“误调度”风险。

  如何从海量、无序的数据中精准地洞察风险,并实现快速、主动的调控,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破局:四大技术创新构建电网“智能大脑”

  面对挑战,昆明供电局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创新构建“四维技术体系”,在大数据智能治理、设备状态实时感知、趋势智能推演、主动智能调控四个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

  “我们的核心思路是让数据‘会说话’,让系统‘能思考’。”昆明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网调控组组长、项目负责人阮璇表示,昆明供电局首先从数据源头破题——通过打通OCS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OMS系统(一体化电网运行管理系统)等5个专业系统的数据接口,应用BiLSTM神经网络、随机场及支持向量机等技术,规范了55万条监控告警信号,实现了35万条非结构化数据自动解析。

  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创新提出监控信号“事件化”聚类方法,通过因果关系规则库快速定位根源,自动将数百条信号聚合成“故障跳闸负荷转移—恢复供电”的事件链条。这一技术使单次事件分析时间10分钟压缩至30秒内,较传统人工分析效率提升近80%。针对电网风险辨识难题,项目组还构建了设备、电网健康动态评估体系,从告警信息、缺陷记录、运行工况等6个维度实时计算健康指数,结合检修申请和历史负荷等数据,开发“风险沙盘”系统,实现未来24小时电网状态推演。

  此外,项目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电压控制方法,动态优化策略,年均减少人工干预4万次,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8%,提出电网运行方式调整与设备智能操作一体的调控技术,搭配不停电快速调电装置,将运行方式调整速度从42分钟缩短至11分钟,实现了从“人决策、人操作”到“系统决策、程序执行”的跨越。

  成效:从“被动调监控”到“主动调控”

  该成果自2020年底在昆明电网示范应用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重提升。

  在设备运维方面,该项目成果已主动发现并处置了212台次主设备严重隐患,运维模式从“故障后抢修”转变为“隐患前预控”,电网故障主动预警准确率达98.6%。在风险应对方面,系统在寒潮、山火等极端天气中表现出色,累计精准识别269项实时风险,成功化解了5次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年减少负荷损失超675万千瓦时,相当于1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智能控制方面,该项目成果已累计完成3000次智能主动调控操作,实现了电网故障的快速隔离、风险的主动化解和供电的及时恢复,极大地增强了电网的韧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偏远地区供电质量,故障平均恢复时间2020年项目成果应用前缩短74%,获评“云南省用户满意服务单位”。

  通过电网监控大数据技术规范多源异构信号、集成设备与告警数据,昆明供电局结合智能推演定位异常、识别风险,主动调控避险,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智能决策支持,构建智能感知与主动调控架构,实现电网从“被动调监控”向主动调控转变。

  昆明供电局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可复制的“昆明经验”。目前,该成果已在云南省5家供电局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2236.36万元。(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