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烟叶收购的关键时期,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广通烟叶站的收购现场秩序井然。从运输车辆有序排队进站,到收购区清晰划分的侯烟区、专业分级区、过磅结算区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背后,是“科技赋能+模式优化”双轮驱动下,烟叶收购工作的高效与规范。广通烟叶站今年烟叶收购从8月22日开始,预计10月5日结束,截至9月8日,已完成总收购量的50%。
广通烟叶站的收购现场(9月9日摄)。
模式革新,“约时定点”破解收购难题
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实施的“约时定点、集中分级、集中运输、代表交售”的收购模式,广通烟叶站精准落地,从源头理顺收购流程。
在分级点布局上,广通烟叶站遵循“因地制宜、相对固定、方便烟农、有利管理”原则,结合所辖烟区收购量、村组距离等实际,将16个自然村(社区)划分为19个集中分级点,每天分5个时段错峰交售,按路程远近科学分配时段,从根本上避免烟农“跑冤枉路、排长时间队”。
交售环节,“烟农代表制”成为规范核心。各村自行推选2—3名信誉高、公信力强、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烟农担任交售代表,统一负责本村烟叶的站级交售。烟农通过“智能数字化打捆系统”小程序,即可清晰查询烟叶交售的预约时间与交售量,只需将烟捆运至本村分级点,后续由禄丰市仁兴镇农友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组织车辆统一运输至烟站,实现“烟农少跑腿、代表来交售”。
烟农胡蓉,是广通镇广通社区的村民,今年种植烤烟63亩,她的丈夫董成平也是烟叶交售代表。“现在有了预约交售制度,秩序维护得很好,节约很多时间,有利于烟农合理安排时间,去做其他农活。”董成平说。他口中的变化,正是新模式带来的直观体验。
科技赋能,无人化设备守护“公平秤”
走进广通烟叶站的过磅结算区,RFID无人过磅机正高效运转。一筐筐“黄金叶”经过设备,电子屏即刻显示烟农姓名及当日交售金额,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一设备的应用,不仅让烟站关键岗位“三员岗位”较往年减少1人,更实现了烟叶等级识别100%准确,彻底杜绝人工过磅的人为误差。
“传统人工过磅,难免有烟农担心‘秤不准、等级误判’,现在有了智能设备,大家都觉得心里敞亮。”烟叶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RFID卡自动识别技术,让收购标准更透明、过程更公平,烟农的信任感显著提升。
规范之外,广通烟叶站更以细节服务传递温度。站内专门设置烟农休息等候区,配备座椅、茶水及应急药箱,随时解决烟农的临时需求;安全保障上,安排专人引导运输车辆有序进站、卸货,安保人员全程巡逻监督,既保障了收购秩序,也让烟农备感安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