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在数字经济及信息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按照国家和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以“数字昆明”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培育、数字化应用深化及政务信息化升级,全方位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昆明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3+2”共5个千亿级产业链,其中数字经济作为两个新兴产业之一,达到千亿级规模。
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608.35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省的47.32%;昆明城市大脑建设成效显著,已接入23家单位10189条数据,建成48个重点应用场景,智慧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核心产业“四上”企业净增26户,累计达到466户,占全省的46.28%;“云表通”试点有效减轻基层报表负担,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效能持续释放。
乘“数”而上,动能澎湃;向“新”而行,活力迸发。如今,昆明数字经济已全面起势,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领跑
昆明市始终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网络覆盖与算力支撑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目前,昆明已建成5G基站4.7万个、城市网络万兆端口19.7万个,建成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成功入选国家“千兆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投入运营,实现三大通信运营商网间数据在省内直接交换,极大地提升了省内网间通信性能,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不断优化。充分发挥“绿电+智算”融合优势,以万溪冲智算产业园为核心,加快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成算力规模达4603P,其中智能算力4309P。针对企业转型中“算力成本高”的痛点,印发实施《昆明市算力券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推出“算力券”政策,2025—2027年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企业购买智算服务可按30%申请补贴,让算力这一新质生产力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抢抓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重大机遇,加快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时制定政策及方案,强化“三轮驱动”,推动协同发力,大力推进两亚国际数据港项目落地建设。如今,全市多地正聚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西山区重点打造“1个中心基础、2个发展方向、3个平台承载、N个数据中心支点”的“1+2+3+N”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官渡区借助获批全省首批数字出海基地的契机,聚集昆明螺蛳湾数据产业园、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等省级数字产业园区和要素平台,积极构建云南省数字贸易出海“首发站”。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是昆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战场。2023年,昆明市以西部城市第3名的成绩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获批1.5亿元中央专项资金。为全面做好试点工作,昆明坚持企业主体、问题导向、以点带线、以链织面的原则,出台《昆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5年)》,建立“1+1+N+X”的数字化转型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依托国家级磷化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水电资源以及风光水储一体化等优势,结合昆明产业导向、规上中小企业数量、优质中小企业占比、数字化转型基础等发展实际,明确提出化学新材料、高原特色电力装备、民族药、化学药、绿色食品制造5个数字化转型细分领域,分类分级推进试点企业数字化改造。截至6月底,累计推动正邦科技、贝泰妮、多宝电缆、雪兰、德和罐头等422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同时,培育了一批“数字领航”企业,作为推广数字化转型的“灯塔”,引领广大中小企业分批次开展数字化转型。挂牌成立昆明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汇聚“政产学研用金通”各方资源,构建政策宣传、资源对接、评估诊断、平台支撑等公共服务线上线下平台。结合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的共性特点和试点企业的个性需求,建立“诊转一体”的服务商、诊断商遴选评价标准体系,通过“企业提痛点难点、服务商现场出诊断方案”的方式,强化试点企业与服务商的供需匹配,促成试点项目快速落地。
数字化赋能,有力推动了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和崛起。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持续壮大,5G手机、PC服务器、OLED微型显示面板实现了“昆明造”。2024年,在全市高技术服务业中,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7.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2.3%。
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十四五”期间成为昆明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昆明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上大胆探索,构建全链条制度体系。目前,正加紧推进《昆明市“十五五”数字昆明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出台,为构建数据交易“1+7+4”制度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合规流通奠定制度基石;加快制定《昆明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规范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昆明国际数据交易所今年3月31日正式运营以来,成为数据交易的核心平台。上半年,昆数所完成206个产品登记、33个产品挂牌,撮合交易21笔,金额达5900万元。该平台上线以来,已入驻数据商、第三方服务机构超200家。同时,立足本地特色,昆数所聚焦文旅、咖啡、鲜花等,推动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昆明与8个州(市)达成战略合作,设立普洱城市工作站,推动磨憨—磨丁合作区成为数据跨境流通试点,并与广西北部湾、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建立合作,数据流通“朋友圈”不断扩大。
数据资产化取得新突破。云南建投物流有限公司完成全省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昆明轨道交通集团、云南振途信息科技等企业数据产品挂牌交易取得突破,数据资产化进程明显加速。振途科技的“肉牛生理数据产品”不仅实现全国首单牧业数据质押融资,还依托自身成功经验,帮助楚雄市供排水有限公司成功将水务数据资产入表并获得云南省水务行业首笔银行授信,让数据真正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可增值的资产。
实干创造实绩。“十四五”以来,昆明在数字经济及信息产业发展上成果丰硕,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到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从数据要素的创新探索到数字惠民的广泛实践,昆明正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务实举措见到成效,昆明必将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持续领跑,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活力。(记者 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