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5 09:56:28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省推行农村公路数字化管养为基层减负

字体:

  云南省推行农村公路数字化管养为基层减负——

  科技赋能 “云端”管养

  手机App自动定位路线、AI识别路况、电子支付凭证库自动核验……在大姚县,农村公路管养已实现了“指尖管理”。

  清晨,大姚县农村公路养护人员拿出手机,点开“数字养护”App,系统自动定位到他附近的10条路线,选择要巡查的路线后,App开始自动记录巡查轨迹。发现路面病害时,养护人员可通过手机自动定位桩号并拍照上传——整个过程几分钟就能完成。

  “以前没有这套系统,我们要人工记录路线名称和桩号,费时费力,通过微信发送的现场图片也零散混乱。”大姚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大姚县已将全县4616公里农村公路、243座桥梁全部入库管理,生成每条路线和桥梁的二维码,实现了“一路一档”数字化管理。

  今年以来,省公路局党委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目标,聚焦农村公路管养“重复填报、检查繁琐、决策粗放”等痛点,通过开展数字化管养、智能核查、线上评价,有效实现数据填报、现场核查、资料迎检“三下降”和工作效率、资金支付率、路况质量“三提升”。

  截至2024年年底,云南农村公路里程达30.2万公里,公路监管、养护压力较大。为了让农村公路管养搭上数字化快车,在实现为基层减负的同时提质增效,云南省积极研发农村公路数字化管养平台。

  省公路局通过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起“一数一源、全域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彻底打破了固定资产投资、路况评定、进度报送等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壁垒。通过搭建数字平台,杜绝了报表“马拉松”,基层工作人员的数据录入量大幅缩减,平均填报时间从日均4小时减至1小时,数据录入错误率下降了90%。更直观的是,通过每年自动化检测采集每10米一张的实景影像,平台已构建起覆盖30万公里农村公路、包含3000万张图片的数字影像库。核查任意路线路况的时间从过去的16小时缩短到3小时以内。

  省公路局农村公路处一级主任科员胡寿方介绍,在资金管理上,AI识别技术建成的电子支付凭证库,实现了从录入到核验的全流程自动化,取代了专人翻查纸质凭证的传统方式。截至今年7月,系统已高效、准确地处理了14906张支付凭证,准确率高达99.5%。

  检查考核多、频次高也是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今,依托“项目核查管理系统”,“网上管、掌上查”的新型监管模式得以建立。基层单位通过手机App上传项目关键节点的影像资料,系统自动关联项目GIS(地理信息系统)坐标并智能比对进度,极大地减少了到现场检查的次数。

  据统计,单个项目的年均现场核查频次从7次压减至2次,降幅达71%。省、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人员从“在路上”的奔波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线上审核与决策。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在线核查新改建农村公路1.29万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0.53万公里以及危桥改造1393座,监管效率与基层获得感同步提升。

  为了让基层从繁重的迎检资料准备中解脱出来,省公路局优化养护评价体系,绩效导向“轻装上阵”。评价焦点从面面俱到转向精准关键,将原先9大项23小项的现场考评,精简优化为聚焦养护水平、任务完成、资金管理3大模块和优良中等路率、县级资金支出率等9个核心指标的线上评价。

  这套重塑后的体系不仅减轻了迎检负担,更引导基层将工作重心转向实干实绩。它与数字化管养平台深度融合,评价结果可自动生成,使全省129个县(市、区)的养护绩效评价工作得以高效完成。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支付率从去年同期的48.59%跃升至78.96%;反映路况核心指标的优良中等路率也从89.62%提升至89.86%,路网质量持续向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朝着更加高效、精准、科学的方向迈进。(记者 李承韩)

【纠错】 【责任编辑:范芳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