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双龙营镇太平村的薄雾还未彻底散开,“老农人”廖光华已经在村里的洋洞烤烟连片种植区“溜达”了大半圈。40年晨光,他早已习惯了在烟田里迎来朝阳,看着那嫩绿的小苗逐渐长得比自己还高,廖光华心里充满了欣慰。
初识黄金叶:从捉襟见肘到荷包鼓鼓
当问起廖光华是如何与烤烟结下不解之缘时,他笑着说:“1985年,是我与烟叶结缘的一年,那一年通过种烟我赚了800余元,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到了1993年,卖完烟后3000元现钞握在手里,不知怎地手竟微微发颤。到了2025年,已经是我种植烤烟的第40个年头,烤烟让我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让我从温饱变小康……”
近年来,丘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减工降本增效,依托职业烟农培育工程、烟区产业综合体,不断推广烤烟种植先进技术,科学优化种植面积,促进烟农实现降本增收。
廖光华拿着“金叶”喜上眉梢(9月7日摄)。
再见黄金叶:从职业烟农到合作社理事
从新烟农到老烟农,再到职业烟农,又从辅导员到合作社理事长,身份角色的不断变化,也见证了这位“老农人”40年来沉淀的无数经验。
近年来,“智慧烟田”和“云滴农机”等数字化转型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无人机飞防”“云棚”“云采”等一系列工作,廖光华都积极支持配合。“老王啊,现在烟草部门正在积极推广这些新技术,你们要好好配合烟站生产技术员的工作,争取早日学会这些技术的使用方法,在减少成本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嘞!”廖光华笑着对身边烟农说道。
廖光华用他40年来不断积累的经验,积极协助烟叶生产的各项工作,持续推广机械化移栽和无人机植保等创新技术。在这位“老农人”的示范带头下,双龙营烟区的烟农们纷纷开始大胆使用科学的种植方式,不断涌现出新一批的年轻烟农和职业烟农,烟农群体对科技赋能烤烟种植的认可与接受度不断提升。
廖光华正在进行分级(9月7日摄)。
金叶永续:从经验传承到绿色未来
40年,从青葱少年到花甲之年,廖光华脚下的烟田,早已不再是当年靠天吃饭、肩挑背扛的模样。作为丘北金农烤烟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廖光华的视野早已超越自家田埂。他深知,个人的经验固然宝贵,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集体的智慧和科技的翅膀。“合作社就是要把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我们统一采购优质农资,协助生产技术员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特别是烟草部门倡导的绿色防控和节水滴灌等技术,不仅种植成本降了,烟叶品质也更稳定了。”廖光华介绍道。
四十载光阴,廖光华见证了烟叶从“救命稻草”到“致富金叶”的蝶变,亲身参与了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农业的跨越。这片小小的“黄金叶”,承载的不仅是他个人家庭的幸福变迁,更是一个产业与时俱进、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