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27 18:50:21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委

云南省红河州:在团结奋进中擦亮生态底色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让各族群众在携手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认识,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绚丽画卷。

哈尼梯田(资料图)。胡艳辉 摄

  传承智慧,共筑和美生态家园

  在元阳县的群山中,52岁的护林员罗簸坚每次巡山都要走10多公里,一走就是30年,巡护里程超3万公里。“荒山披绿才能让水脉重生,我们各族‘守林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护着整个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水源根基,如今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罗簸坚说。

  通过举办“开秧门”文化节、设立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元阳县深入挖掘和展示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深厚魅力与丰富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独特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元阳县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相互学习,团结意识在实践中深深扎根,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护林员罗簸坚在巡山(资料图)。

 生态惠民,夯实团结物质基础

  在生态治理进程中,红河州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理念,让生态治理成果如涓涓细流,润泽各族群众的心田,通过实现生态“增绿”与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进一步拉紧民族团结的纽带。

  近年来,绿春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叶、香辛料、坚果等绿色产业。截至目前,绿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25.66万亩,年产值6.5亿元,带动15万茶农增收致富。

  红河县柏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技术指导”模式,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采摘季,该公司每天最少有30余人务工,高峰期要近80人,都是附近村寨的居民。

 植绿护绿,播撒团结共进希望

  近年来,“各族群众携手植绿护绿”行动在红河州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共青团石屏县委副书记李佳玲介绍,参加植树节等活动,增强了青年志愿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团结共进意识,团县委将继续发挥团结引领作用,组织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到生态文明宣传、异龙湖保护治理、植绿护绿等行动中来,为建设绿美石屏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2024年,红河州完成营造林53万亩,修复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9500余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72%。

个旧市志愿者向群众发放环保宣传物料(资料图)。

 知识普及,共赴绿色和谐生活

  红河州紧紧抓住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并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保护主题活动。蒙自市建设者之家志愿者向现场群众详细讲解“六五环境日”的由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措施;屏边苗族自治县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制作黑板报和手抄报等活动,为学生播放生态保护宣传动画,讲解生态保护小知识,鼓励大家争当环保小卫士;建水县组织党员干部对云龙山桃园段松树林、村级干道开展清理活动,带动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河口县志愿者向市民讲解生态环境知识(3月5日摄)。

  红河州生态环境局个旧分局职工李海介绍,个旧市采用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倡导广大市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宣传展板涵盖了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等丰富内容,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学习。

  河口县市民江妍筱表示,通过参加世界环境日活动,其对生态文明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将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