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云南联通科协打造央企科技创新新典范-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8/22 18:16:27
来源:云南联通科协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云南联通科协打造央企科技创新新典范

字体:

  企业科协作为连接科技人才与企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如何突破传统定位,成为真正的创新引擎?云南联通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云南联通科协”),以“高起点定位、深融合实践、重转化实效”为路径,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正努力从企业的“辅助者”转型为撬动区域发展的“连接者”,为央企科协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

  从“企业科协”到“政产学研用”枢纽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云南联通科协主席张云勇介绍,云南联通科协的设立要求高、起点高,不仅仅是在企业设立的科协,同时还上挂到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这种双重属性使其成立伊始就对标省级科协平台,承载着央企“国家队”与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双重使命。

  云南联通科协的成立源于对央企科技创新使命的深刻认知。2023年5月经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协会双重批复,云南联通科协正式成立。作为企业科协,云南联通科协不局限于内部技术交流,而是主动寻求突破。

  为打破企业内部技术交流的局限,云南联通科协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汇聚26名内外部专家,为创新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云南联通科协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围绕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中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此外,云南联通科协邀请院士到云南进行联合科普,形成智库报告直通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层,成为连接创新链的重要“路由器”。

  科普播种与科创惠农的双轮驱动

  云南联通科协通过“双轮驱动”模式,一手抓面向未来的科普播种,一手抓立足当下的产业赋能,形成了特色实践。

  在科普领域,作为昆明市、官渡区两级科普教育基地,云南联通科协不仅每月接待两三批学生参观,还将卫星车、基站车开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

  截至目前,云南联通科协组织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开展了100余场科普讲座,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数学等前沿学科和基础学科。

  在产业赋能方面,云南联通科协自研智慧云农平台,为高原特色农业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智慧云农平台源于昭通市盐津县乌骨鸡养殖户“重量不标准”的痛点,后扩展至肉牛、花卉、蔬菜、咖啡等领域,目前已在云南129个县(市、区)落地95个项目。平台持续迭代至2.0版,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后,可实现作物生长预测、病虫害防治建议、农产品价格趋势预判等功能。为降低智慧云农平台使用门槛,科研团队将操作难度留给自己,通过20多天迭代十几个版本,让平台实现“零门槛”操作。

  目前,智慧云农平台已服务云南省200余个案例,覆盖317万亩耕地、130多个养殖场,惠及45万涉农人口,发放溯源码超2亿个,支撑农业贷款超8亿元。盐津县“5G+区块链”乌鸡溯源平台,助力养殖户增收50%;怒江傈僳族自治州“5G+咖啡智能数字产业链”,实现水肥精准管理,能耗降低30%……

  破解“卡脖子”难题与构建绿色智算未来

  云南联通科协将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与布局未来产业竞争力作为核心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企业不仅向公众普及基础学科价值,更注重吸纳数学等专业人才并通过定期召开科学大会、总经理办公会等多种渠道,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参与决策的平台,并将他们的有效建议在年度科创大会上进行沉淀。

  为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云南联通科协牵头成立“智算生态联盟”,联合云南师范大学等12家单位探索“AI+产品+场景+权益”的融合创新模式。年度技术发布会与生态签约活动套开,有效促进了研发与市场的对接。此外,依托云南丰富的绿电资源,云南联通科协提出构建“绿电+绿算+绿色数据+绿色应用”的四维体系,并致力于将自主研发的“国模、国数、国盾、国芯”与这一体系深度融合,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绿色智算创新模式。

  通过这些实践,云南联通科协重塑了自身角色——既是基础研究的“播种者”,也是产业链协同的“连接者”,更是科技惠民的“践行者”。其生命力源于主动“破墙”——跳出企业围墙,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洪流。下一步,云南联通科协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整合创新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云南联通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