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18 09:22:29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字体:

  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

  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普洱的茶马古道、红河的古民居群、昆明的翠湖博物馆群、丽江的纳西古乐……云岭大地上,历史文化遗产灿若星辰,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也见证着新时代的守护与创新。

  近年来,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定位,将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纳入政治监督重点,以“监督+服务”双轮驱动,推动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迈向活态传承,推动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政治监督重点,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强化政治担当,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腾冲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文物不仅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标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守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腾冲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职能职责,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责任落实、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清单式”监督,重点检查文物保护法执行、职能部门履职、保护措施落实等情况,以有力监督为文物保护工作保驾护航,助力擦亮腾冲历史文化名片。

  丽江市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监督职责,通过实地监督检查、提醒谈话、查看台账资料、问题线索处置等方式,推动丽江文物保护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台阶、提质效,为文化丽江建设提供纪律和作风保障。

  云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保护任务艰巨。针对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传承等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政治监督重点,积极推动专责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用铁纪守护好文化根脉。

  石屏县历史底蕴深厚,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名宅、府第192座,被称为“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为做好古名宅的保护工作,该县纪委监委成立专项监督专班,采用“专班+室组地”模式,严查修缮中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推动6起典型案例整改,让百年老屋重焕生机。

  以清廉云南建设为抓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各地实际确定整治“小切口”,由纪检监察机关联合文旅、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聚焦文物保护有关项目审批、专项资金使用、日常管理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

  普洱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转变非遗重保护轻发展、重静态轻活态的传统保护模式,聚焦主责主业,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机制,开展“全链条”监督,在非遗保护政策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干部工作作风、营商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非遗不再是停留在博物馆里的“文化遗产”,而是流淌在现代生活中的“文化活力”。

  为有效拓宽监督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昆明市纪委监委制定《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监督员工作办法(试行)》,聘任15名专家和志愿者担任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监督员,构建“问题收集—座谈反馈—分流督办—反馈回访—派单调度—整改落实”的监督工作闭环。

  紧盯传承链条中的难点堵点,屏边苗族自治县探索“纪委监委+主管部门+关联单位+基层组织+社会公众”网格化监督等模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线索移送、协作联动等机制,切实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力。

  监督的价值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创新。云南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保护与利用深度融合。

  在南正街主题街区改造中,开远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梳理廉政风险清单,对105号民居修缮、非遗项目引入等开展“清单明责+跟踪督责”,推动老宅在保持原貌的同时,成为剪纸、扎染等非遗的活态展示空间。通过“廉洁文化+非遗传承”创新实践,打造寓教于游的廉洁文化体验空间,在激活文物历史记忆的同时,让沉睡的砖瓦成为新时代廉洁教育的鲜活载体。

  在昆明市翠湖片区,五华区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推动修缮更新17处历史街区8000余平方米历史建筑,形成涵盖云南陆军讲武堂等22个博物馆在内的翠湖博物馆群,推动大翠湖历史人文旅游圈形成。

  云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的“硬度”守护文化根脉,以服务的“温度”激活传承活力。在监督护航下,越来越多文化遗产从文献记载变为生动实践,从博物馆展品成为生活元素,更多文物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记者 谢进)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