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推进“编外校长”制度化、清单化、具体化,为学校办实事解难题——
当好“编外校长” 共促教育发展
美编 张维麟 绘
202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启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级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教育,倡导领导干部当“编外校长”,清单化、具体化为学校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的格局,教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建章立制
实现“编外校长”全覆盖
省委、省政府把建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学校当“编外校长”制度作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的理念,州(市)党委书记抓州(市)一中,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县(市、区)一中,其他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属地的一所学校。
出台《云南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并持续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推动党政领导干部当好“编外校长”,切实为学校和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并将完善“编外校长”制度纳入2025年度重大改革任务,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机制,规范“编外校长”工作,更好发挥作用。
2023年底,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挂联制度,州县两级党委书记挂钩联系属地一中,其他班子成员挂钩联系一所薄弱学校当“编外校长”实现全覆盖。为巩固拓展工作成效,2024年8月,云南省印发通知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学校的范围对象、工作责任、重点任务,将挂联范围扩大到人大、政协和开发区、度假区、自贸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等班子成员,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挂钩联系力度,规范“编外校长”每年的履职频次。此外,云南省持续强化调度调研,常态化加强管理,推动挂联工作走深走实。
明确清单
规范“有为”与“不为”
为严格规范挂钩联系工作,推动“编外校长”更好发挥作用,2025年5月,云南省印发《云南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担任“编外校长”履职任务清单》,履职任务清单包括8个方面正面清单、5个方面负面清单。
以正面清单明确“有为”。要求“编外校长”每年至少到挂联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讲1次思政课或作形势政策报告,每学期至少到挂联学校调研1次,每年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办1至2件师生可感可及的实事或解决1至2个实际困难。牵头整合有关部门力量,做好控辍保学、校园安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等工作,推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导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观,协调社会力量帮助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重教氛围。
以负面清单明确“不为”。要求“编外校长”不得违背教育评价改革“十不得一严禁”要求,不得安排清单外的社会事务进中小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干预学校招生、插手学校人事管理和干预学校经费使用等事项。
2025年以来,全省“编外校长”到挂联学校讲思政课3000多人次,为学校办实事5400多件,受到学校和师生广泛好评。保山市委主要领导挂钩联系的学校是发展困难最多的施甸一中。为解决停摆8年之久的学校整体搬迁问题,市委主要领导12次到一线办公,通过反复研究、协调、争取,整体迁建工程得以顺利完工,建成投用的新校区可满足6800名学生入学,成为“编外校长”办实事解难题的“有为”典型。
任务清单明确的13条具体事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编外校长”履职尽责提供了行动指引,既为学校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又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为优化调整学校改革发展所需的良好“生产关系”提供有力保障。
细化评议
确保质效发挥最大化
为确保“编外校长”工作机制质效发挥最大化,云南省不断优化细化管理评议和考核机制,提升“编外校长”履职能力和水平,广泛汇聚工作合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日常管理,“编外校长”制度实行以县为主、州(市)推动、省级统筹的工作机制,州县两级明确党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学校名单、具体责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指导州(市)清单式管理“编外校长”为学校办实事情况。“编外校长”通过定期调度、蹲点调研等方式,摸清学校和区域教育基本情况,找准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围绕学校办学条件、制度建设、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等重点问题,与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及时帮助解决,实现“编外校长”不“越位”但也不“见外”。
强化述职评议,将地方党政领导挂联薄弱学校当“编外校长”责任清单落实情况纳入对州(市)的年度综合考评内容。自2023年起,州(市)党委书记每年向省委报告抓教育工作情况,县(市、区)委书记向州(市)党委专题述职抓教育工作情况,其他挂联领导干部将履行“编外校长”职责情况作为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探索将“编外校长”履职情况作为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
建立“编外校长”工作机制以来,云南省涌现出越来越多“编外校长”办好分内事,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普洱市推进“三个清楚、三个共同、三个关注”工作法,有效解决挂联工作“只挂优质、不挂薄弱”、只“锦上添花”不“雪中送炭”的问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县两级书记抓“一中”改革,形成以州一中为“龙头”引领县(市)一中改革、县(市)一中引领基础教育提升的发展机制。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县两级93名领导干部挂联96所中小学校,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厚植师生爱党爱国情怀。腾冲市实行“我与书记面对面”交流机制,筹措“百万教育基金”,关心留守儿童,解决“一小”问题,实施“党校家警”联动守护安全行动。(记者 陈怡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