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锌铟”)大坪选矿车间,浮选工段职工张祥健凭借多年经验,通过观察矿浆流动状态、浆体质感,可快速判断矿浆浓度、粒度等指标是否达标,以及是否存在生产异常。以他名字命名的“张祥健磨矿分级操作法”已在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及华联锌铟全面推广,该技术有效提升了矿浆质量合格率与处理量稳定性,显著增强了磨机作业效率。
作为云锡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示范点创建单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批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华联锌铟将“产改”措施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放手让张祥健这样的一线职工“敢创敢试”,全面建设人人能创新、个个有绝活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撬动了一场从“边疆呆矿、死矿”到“世界铟都”的华丽升级。
带头人“冠名”让职工成就感、获得感持续加强
华联锌铟是云锡下属的集采矿、选矿为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文山州都龙锡矿”。
历经多年发展,华联锌铟深刻认识到,是否能够保障一线技术工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提升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大坪选矿车间内,张祥健正在巡检(6月10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自2006年进入华联锌铟以来,仅有高中学历的张祥健不断提升技能,主动参与完成的磨机衬板研究,有效降低磨矿噪声,延长衬板使用寿命;参与完成“锡工艺配置研究与应用项目”,进一步稳定重选摇床给料均匀性及粒级归队,提高锡石浮选细粒级产率……
经过多年努力,2019年,张祥健被评为高级工人技师,先后获得华联锌铟“优秀员工”“劳动模范”,云锡“云锡优秀员工”“云锡之鹰”十大工匠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华联锌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元介绍,华联锌铟在推进职工创新创效活动中坚持为首创者、带头人“冠名”,积极组织开展职工先进操作法提炼推广活动,通过以职工姓名命名的方式,让职工的成就感、获得感持续加强。2021年以来,华联锌铟共提炼55条以职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在华联锌铟,像张祥健这样凭借自身努力和公司搭建平台得到职务晋升、待遇提升和名载企史的一线工人比比皆是,他们乘着“产改”的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树立了敢于破难、突破自我的样板。
科学搭建发展通道 为职工筑好成长赛道
“产改工作人才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平台是关键。”苏元介绍,为了激发工人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华联锌铟积极搭建“7877”职业发展“四通道”(即管理、技术、职能、操作)体系,拓宽了产业工人的晋升渠道,真正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搭起平台、筑好赛道。
所谓“7877”职业发展“四通道”,指的是以不同的岗位性质划分出不同的职业晋升等级。以操作序列为例,从高到低为技能大师、高级工人技师、工人技师、首席操作工、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螺旋溜槽选别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6月10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刚开始,我们也不知道‘产改’具体是做什么,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但这些年的亲身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产改’的重要意义,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华联锌铟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维修工段工段长郭元猛说。
郭元猛于2008年以劳务派遣身份进入华联锌铟,因为好动好学以及对设备维修表现出的热情和浓厚兴趣,华联锌铟量才使用,于2010年将他调入了设备维修班。
从一开始看着师傅操作、到师傅指点着操作,再到能够独立完成车间各板块设备故障的处理,目前车间基础设备故障再也难不倒郭元猛。
历经十余年,郭元猛逐渐完成了从初级工到高级工人技师的华丽转身。郭元猛坦言,从个人起点来说,他并不占优势,但华联锌铟给了生产一线职工尽情发挥创造的平台,只要踏实肯学、肯钻研,仍然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机制 使一线工人有“新”可创
为不断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工作,华联锌铟先后创建了“兰希雄劳模创新工作室”“云岭工匠王仁冲创新工作室”等,积极为职工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各专业技术带头人的知识、技术、经验、方法、技巧能依托工作室传授给更多的职工,不断推进具有行业特点、特色的劳模和工匠的培育工作。
云岭工匠查兴江创新工作室内挂满了科研攻关项目名录(6月10日摄)。新华网发(刘起 摄)
2025年1月至5月,华联锌铟各创新工作室累计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7篇,职工发明创造11项,取得国家专利项目16项,多项技术在华联锌铟投入应用,累计实现科技创新创效达12370.48万元。
在位于大坪选矿车间的云岭工匠查兴江创新工作室内,数十个包含生产、科技、人才培养等已被攻克的攻关项目排挂在工作室墙壁上。
“这些只是我们所有攻克的难关和正在开展的技术攻坚中的一小部分。”工作室负责人查兴江介绍,项目攻关中,创新工作室利用理论技术优势对项目攻关团队进行帮扶助力,公司结合项目完成情况给予项目团队绩效奖励,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让人才有回报,产业工人队伍才能建得好、稳得住,企业才能高质量发展。”苏元表示,华联锌铟工会将进一步健全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权益工作体系,立足矿山实际和企业发展优势,促进产业工人“四感”提升,助推“产改”走实走深。(完)(范芳钰 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