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4/30 15:35:22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跟着团长看“丰”景丨大理州南涧县:白茶红花产业在科技助力下蓬勃发展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古老的白茶产业和红花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绿美茶区绘就白茶新景象

  南涧县地处无量山、哀牢山之间,澜沧江和礼社江穿境而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不仅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更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中国茶叶百强县。

  南涧茶叶品质优异,特别是无量山高山白茶,具有高香、回甘的品质特征,水浸出物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口感醇厚、甜润,茶汤中带有花蜜香。南涧农科服务团团长刘本英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让南涧茶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南涧农科服务团团长刘本英(右二)到南涧无量山指导生态有机茶园建设与管理(资料图)。

  2023年以来,南涧县人民政府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先后成立南涧无量山白茶研究中心、云南白茶研究院。20252月,南涧县人民政府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云南大邦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云南白茶研究院东莞藏茶研究中心,标志着南涧县与东莞市的跨区域合作迈入新阶段。该研究中心的成立,借力东莞市成熟的仓储体系和市场网络,实现白茶科学陈化与品牌增值,助力南涧白茶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合作,充分挖掘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的深层次内涵,重点围绕无量山白茶标准制定、新产品研发与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攻关,推动南涧无量山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刘本英表示。

  在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的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更强了。南涧县无量山北纬二十五度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成印介绍,2024年,公司选送的白毫银针茶样在第九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中荣获金奖。

  南涧县先后制定发布了《南涧无量山高山白茶生产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及《南涧无量山白茶》《晒红茶》《沱茶》3项企业标准,助推南涧白茶标准化发展跑出了加速度。南涧县茶叶工作站农业推广研究员赵尹强说,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进一步规范南涧白茶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纯天然、绿色、高品位的白茶产品属性,夯实了南涧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及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通过对南涧无量山白茶的理化分析,证明了无量山白茶的二高特性:一是高水浸出物,在检测的无量山白茶样品中,所有白茶产品水浸出物含量都在40 %以上,最高产品水浸出物含量超过了50 %;二是高氨基酸,无量山白茶氨基酸含量都在3.5 %以上,最高的氨基酸含量达到了6.6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无量山白茶的高品质特性,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刘本英表示。

  自2022年以来,南涧农科服务团深入生产一线,重点围绕茶树种植、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等进行系统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实现南涧县服务产业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明显提升、本土科技人才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红花产业开出致富花

  除了茶叶,南涧县的红花产业也在科技助力下蓬勃发展。云南是全国中药材红花种植的第二大产区,红花不仅是重要的中药材,还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南涧县红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逐年增加,2024年红花种植面积3.82万亩,产量1358吨,产值1.7655亿元,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可观的收益。2025年种植面积6.01万亩,预计产量1500多吨、综合产值2亿元以上。

  红花浑身都是宝,药用食用价值高,幼苗可作为绿色健康蔬菜食用,花丝可入药,红花籽可以榨油,秸秆则是牲畜的优良饲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胡学礼介绍,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团的方式,为南涧县的红花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云南省南涧县中药材红花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胡学礼(左二)到南涧县乐秋乡东升村指导红花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资料图)。

  科技特派团在南涧县开展了多项工作,包括优良品种筛选、绿色栽培技术推广、红花加工技术指导等。通过这些措施,南涧县的红花产业实现了良种化、规范化、绿色化发展。云红七号等新品种的推广,让红花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成为当地的致富花

  云南省南涧县红花产业科技特派团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胡学礼研究员任团长,团队成员包括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大理州农科院、南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的12名专家。我们围绕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以南涧县红花产业全区域布局和全产业链开发为重点,以提品质、增产量、创品牌为目标,针对南涧县红花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调研和联合攻关,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制定实施方案。胡学礼说。

  自20231月启动以来,科技特派团通过红花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成功发掘并培育了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系。从选育出16个兼具高色素、药油两用及药用和观赏价值的红花新品种中选取了8个品种在南涧地区推广种植试验示范,其中云红七号云红12作为主推品种备受瞩目。

  此外,科技特派团还推广了红大+红花双红轮作制度、红花与豌豆山地间作、红花化肥减量增效、红花病虫害绿色防控、红花机械采收、红花产地初加工等示范技术6项。截至目前,已建成红花良种繁育基地520亩,品种绿色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品种技术示范86900亩。同时,2项地方标准和2项团体标准已厘定推行,获云南省一村一品红花专业村4个,南涧红花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些成果为南涧红花品牌的塑造与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市场推广保障。

  胡学礼表示,通过这些措施,南涧县的红花产业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生产的转变,不仅提升了红花的产量和品质,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红花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着百姓家中的药瓶子,也联系着农民手中的钱袋子胡学礼说,通过科技特派团的努力,红花产业已经成为南涧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南涧县乐秋乡红光村村民小组长李伟光说:以前种植红花,我们只能靠天吃饭,产量和收入都很不稳定。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团的指导,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和管理,红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收入也增加了。南涧县的白茶产业和红花产业,在科技的助力下,正朝着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高端化、高值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于2022年牵头实施“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组织了130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业科技服务团,实现对云南省所有县市区的全覆盖。两年来,农科服务团深入县市、乡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接地气的技术员”“农民致富的领路人”。(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