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拖拉机轰鸣作业,高效完成土地翻整与起垄;工人们分工协作,有序推进滴管铺设、烟苗移栽、覆膜等环节……时下,正值烤烟移栽关键期,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茅草坪连片烟田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鲁小三正在进行烤烟移栽(4月8日摄)。杨荣辉 供图
烟农鲁小三来自保山市施甸县,2024年,他在网络上了解到宾川有千余亩土地可用于烤烟种植,得知宾川县秀川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并提供食宿和烤烟烘烤设备,种植有保障后,他毅然流转了100亩土地,开启在宾川的种烟历程。
初到宾川,鲁小三精心管理,烤烟为他带来了44万余元的收入。2025年,他继续种植烤烟100亩。鲁小三表示,宾川水利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配套设施完备,非常适合烤烟种植,希望明年能扩大种植面积。
茅草坪连片烟田(4月8日摄)。杨荣辉 供图
在这片规模化种植基地,烟农们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土地整理、烟苗培育、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摘,都执行统一标准。同时,新烟区大力推进机械化耕作,采用大型耕地机、起垄机等设备,实现100%高效节水滴管灌溉,有效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烘烤环节,新烟区运用智能烘烤技术,75座生物质燃料烤房可满足1550亩烤烟的烘烤需求,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确保了烟叶品质稳定优良。此外,无人机还被用于植保作业,快速高效地完成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提高了作业精准度和覆盖范围。
鲁小三在查看滴灌设备(4月8日摄)。杨荣辉 供图
茅草坪通过荒地有效开垦形成规模化耕地,近两年累计开发1550亩,吸引16户种烟户入驻,户均种植面积达百亩,本地农户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在烤烟种植和采摘的关键时期,大量雇佣本地劳动力,既增加了烟农收入,又带动了本地农户增收致富。(完)(朱姝 罗健峰 姬明银)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