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双龙街道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近郊山区涉农街道,为破解辖区社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治理任务繁重的难题,近年来,双龙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抓手,在安全稳定等治理大事上贯通责任传导“最优路径”,打通基层治理“血脉经络”。
织密组织体系 以“一体化”实现“最大化”
针对街道位于城郊接合部,辖区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双龙街道党工委致力于把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建立相应匹配,通过整合原有的基层党建、创文巩卫、社会治安等诸多网格“多网合一”,按照因地制宜、便于管理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31个管理网格,推行“区—街道—社区—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网格化管理,以网格设置“一体化” 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
此外,街道还通过健全完善党工委、抓党建工作联系点、干部包片联系社区(小组)网格等制度,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单元工作机制,结合每周三“下村日”,将街道党员干部下沉到网格中,通过定期召开院坝议事协商会议、开展智“惠”于民代办服务等举措,由党组织牵头解决网格内居民反映问题,实现“民情在网格汇聚、问题在网格解决”。
充实网格力量 以“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网格员数量和力量不足曾是影响网格服务质量的一大难题,双龙街道通过整合“六员”,将175名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人员、环卫保洁人员、社区民警、护林员统一纳入网格,负责收集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矛盾隐患等信息。
如今,185名专职网格员穿梭在双龙街道的各个角落,深耕自己的“责任田”,包保干部、民警等多方力量密切配合,空地垃圾堆杂,电线杆电缆线塌落……这些影响社区环境和居民安全的“小事”,网格员都能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并及时得到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此外,双龙街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雪亮工程”建设,在辖区主要通道路口和自然村内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52个,以信息赋能提升网格治理实效。
调动各方资源 以“朋友圈”兜起“幸福圈”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在外打工,去医院很不方便,前段时间我跟户长随口一说,没想到他们居然就把卫生院的医生请来家门口给我们量血压、测血糖,可真是太方便了。”东大小组70多岁的张奶奶说道。
面对民生实事、矛盾化解、护林防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诸多任务,一个个小小的网格如何调动起尽可能多的资源?双龙街道运用“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服务群众”机制,由街道党工委统筹,召集职能部门围绕社区建设、居民需求、重点任务开展服务,打通条块壁垒,解决村庄道路铺设、公厕管理、文化广场建设、无证幼儿园规范清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