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完小,一群身穿苗族服装的孩子手握芦笙,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芦笙舞的步伐舞姿。作为大关县国家级非遗文化苗族芦笙制作、省级非遗文化苗族芦笙舞及苗族传统弩制作的主要传承基地,绿南村完小是全县第一所将苗族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的学校,旨在实现学习传承苗族非遗文化从孩子抓起,培养学生群体对芦笙舞的认知和兴趣。
近年来,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以“阿客来”苗族村寨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与农旅融合“互嵌式”发展。走进“阿客来”,具有浓郁苗族特色的“寨门”格外耀眼,民族文化广场干净整洁,寨子里墙壁上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漫画与村庄相互映衬,民族特色氛围浓厚。
阿客来苗寨采摘园(2024年6月27日摄)。
阿客来苗寨环山步道(2024年6月27日摄)。
苗族学生学习芦笙舞(2024年6月27日摄)。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绿南村围绕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改善,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明显改变。一方面推进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期间在“阿客来”举办的苗族“花山节”,吸引周边县区乃至黔川等地的各族群众相约而至。另一方面依托总投资700万元的乡村振兴先导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以打造“阿客来”苗寨为主题,打造“体验式农文旅融合”的乡村示范先导工程,积极引进发掘外来企业及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其中。目前,已入驻企业所建的蓝莓园、草莓园和车厘子园已初具规模,再加上油菜花、向日葵等观光农业基地,吸纳了5000余人次的当地村民就近务工。
漫步寨子间,凉亭、木屋、环山步道、郁郁葱葱的植被,采摘园里的蓝莓等果香怡人,一个集农文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阿客来”苗寨雏形初显。下一步,绿南村将按照园区+景区+示范工程+苗寨的思路,开发体验式产品,服务好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庄,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申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