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3/27 17:22:40
来源:弥渡县委统战部

云南弥渡聚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字体: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寅街镇大庄村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培育、环境提升、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共建共享等核心要素,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方位融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产业兴旺、民生改善、生态宜居、文化兴盛、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

航拍视角下的大庄村(资料图)。供图

  党建引领 共筑团结思想“之根”

  大庄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党建工作中,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向心力、战斗力、凝聚力。

  在具体工作中,该村党总支不断强化8个党支部建设,探索“党员中心户长制”“党员责任包干区”等模式,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和160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村民对村庄建设的热情,加强农村党员和村民的参与感、认同感。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村把“选进来、送出去、培养好,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作为基层队伍培养原则,加强对16名村组干部的教育培养。通过“大岗位制”选用7名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任职,并回引10名优秀人才回乡成为种植、养殖大户,带动1000余名各族群众务工增收。

  规划先行 共商互嵌发展“之图”

  为谋划好村庄发展路径,该村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庄籍干部,积极回乡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献计献策。近年来,共引回人才34名,编制大庄村发展规划1个、文化包装方案1个。

相关部门到大庄村开展政策宣传、健康体检活动(资料图)。供图

  同时,该村还积极协调国土、林业、环保、城建等部门开展村庄专业规划,统筹推进本村村建、农业设施建设空间规划,并在充分征求各族群众代表意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村庄道路、旅游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

  产业培育 共育乡村发展“之基”

  在产业培育工作中,该村按照“抓党建、强组织、抓发展、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率先发展设施农业,先后引进并成立了弥渡春蕾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弥渡县寅街镇创惠农场等31家企业,通过规模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400亩,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大庄村一角(资料图)。供图

  此外,该村充分盘活各村组的集体空地、池塘等资源,建设铺面27间,建设养殖场5000平方米,建设高标准智能温室2000平方米,并通过出租获得租金收益;引进企业投资500万元建设玉米制种烘烤场,带动发展制种玉米近2000亩。

  乡村治理 共绘基层治理“之色”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该村牢固树立“小村庄、大治理”的理念,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负责人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志愿服务队等村民自治队伍,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层单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为夯实基层治理,该村创新“新乡贤”治村模式,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有品德、有威望、有才能、有爱心的各族“新乡贤”代表推选出来,加入“红白理事会”,参与项目验收、调解矛盾纠纷、传播文明乡风。为有效治理污水,大庄村党总支发动党员出点子、谋路子、找“银子”,引导带领各族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在村内村外、院内院外建设各式各样的微花园、微菜园,并积极争取项目实施污水治理,在弥渡县率先完成村庄污水治理工作,实现主要河道、沟渠保洁制度化、常态化

在弥渡春蕾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工人正进行黄瓜分拣装箱(资料图)。供图

  此外,该村还以需求、便利为出发点,结合各村群众分布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充分利用闲置集体土地,整合置换私人用地,建设停车场、凉亭、公厕等,并建立管理机制,确保公厕管理到位、干净整洁。

  文化传承 共守民族团结“之魂”

  “保护好传统村落,守住乡村文脉之‘根’、挖掘好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脉之‘魂’、传承好优秀民俗,充盈乡村文脉之‘形’。”在文化传承工作中,大庄村以规划促规范,以保护促提升,严控村庄风貌,确保现存传统建筑(群)原貌保存较完好。大庄村还建成村级乡愁馆1个,为大庄古国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资源搭好了传承平台,并聘请退休老干部向村里各族群众宣讲大庄的历史人文故事,教授传统民族乐器,为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此外,该村还启动了香山公园3A级景区创建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完)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