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举行的“共享共进·工赢未来”2024企业家论坛中,多位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云南在金融创新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3月16日摄)。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供图
贾康:抓住机遇,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贾康表示,云南省在抓住发展机遇方面,要高度重视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这其中包括产业经济数字化,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化,形成新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并将其与人工智能和创新前沿相结合。
贾康认为,尽管云南在过去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数字经济领域,仍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云南需要有一种追求超常规发展的理性战略部署,特别是在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推动。
“我们也应看到,云南在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上正呈现出蓬勃的态势。这是我们需要继续推进的动态优化战略的一部分。”贾康认为,云南还应充分发挥在文旅产业、烟草产业以及花卉贸易等领域的相对优势,进一步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和全球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关注中央强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极其重要,以内循环为主体,依托本土市场,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贾康表示云南应利用其地缘优势,与周边地区实现更好的协调互动,同时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实现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同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云南需要充分调动内循环的潜力,积极与外循环互动,实现更有特色的发展。特别是在财政金融方面,云南需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作用,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产业引导基金等手段,拉动非政府主体的资金跟进,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
贾康表示,云南在抓住发展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内外循环的相互促进,同时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云南的超常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3月16日摄)。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供图
赵可金:借助金融科技创新,发挥中国与世界资本连接枢纽作用
云南省作为一个边境省份,与南亚、东南亚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吸引和利用国内外资本,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云南面临的重要课题。对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提出,云南应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与世界资本连接枢纽的作用,借助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资本有序流动。
赵可金表示,云南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如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和水电资源,以及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多元民族文化。然而,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有序引入国内外资本,而这正是云南需要借助金融科技创新的地方。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流动开辟了新的赛道。赵可金表示,云南应加大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深化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金融的跨境流动和数据的跨境共享。金融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还可以为云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可以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赵可金看来,金融科技创新是推动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他表示,只有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才能有效吸引和利用国内外资本,推动云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云南应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与世界资本连接枢纽的作用,借助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资本有序流动,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云南金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