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勐班乡芒旺村成立于2015年7月,属糯扎渡水电站建设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全村共八个村民小组,有布朗族、哈尼族等8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67户1402人。村民来自2个乡(镇)、9个村民委员会、44个村民小组。从刚成立时集体经济只靠收取村民每户100元的卫生费到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9.81万元,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的华丽转身。
变管理为服务、做好服务促增收
这个正在查看自来水厂运行情况的村民叫邱世鑫,是芒旺村芒兴二组的村民,他与另一个村民李其贵轮流值守,主要负责全村的水费收取、水管维护等工作。“这份工作我做了九年左右了,平时不值班的时候就回去做自己家的活计,这份工作收入比较稳定。”邱世鑫告诉记者。邱世鑫的就业岗位来自村里的自来水厂。
芒旺村自来水厂于2014年建设,总投资270万元。属于“糯扎渡水库移民安置人畜饮水项目工程”,当时的自来水厂只满足移民点的群众供水问题。
2016年,为了将全村村民的饮用水维护管理好,芒旺村向乡党委政府申请将自来水厂划转为芒旺村资产,由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组织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在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维护下水源利用率大大提高,不但满足了芒旺村人畜饮水的需求,还覆盖了周边四个村民委员会800多农户人畜饮水和集镇部分单位、部门的饮水问题,每年为芒旺村集体经济增收13万余元。邱世鑫的工资也从以前的1200元提高到了1500元。目前,自来水厂的收入成了芒旺村最大的集体经济收入。
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李英是芒旺村芒兴二组的村民,五年前,丈夫突发疾病去世,当时最小的孩子还只有五个月。由于家里突发重大变故,村里把他列为监测户。近几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李英一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2023年,村里把集体资产——蔬菜大棚出租给从事蔬菜种植的普洱中蔬万昌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蕃茄,李英也报了名参加蕃茄种植管理。近四个月下来李英收入一万五千余元。
“平时要接送孩子,给孩子煮饭,打工的话时间不自由,在大棚里管理蕃茄,时间我就可以自已安排,比去打工更自由,如果接下来村里还有这样的产业,我还要继续参加。”李英说。
李英参与管理的蔬菜大棚也是芒旺村的集体经济。为解决芒旺村村民能就近务工,拓宽收入渠道,实现移民搬出后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芒旺村党总支统筹谋划,不断整合周边适合使用的土地资源,积极向乡党委政府和县移民搬迁安置办争取项目资金资500万元,打造了一个110亩的大棚蔬菜生产种植基地。为使蔬菜大棚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结合大棚基地的功能设施进行招商引资,把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大户引进基地,吸引本村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发展,村里每年也有5万余元的大棚租金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同时,积极组织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低保户到大棚基地务工,每年仅大棚基地可带动群众实现务工收入30万余元。
不断创新,强化服务理念,从探索走向成熟
芒旺村广场建于2017年,属于糯扎渡库区移民项目。为充分发挥广场的效益,村党总支组织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将广场租赁给需要晒农副产品的农户。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在乡市场监管所监管和群众监督管理下,对村广场和小集贸市场进行运营管理,每年可收取广场租赁和集贸市场摊位费近2万元。
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芒旺村依托有利的资源优势、挖掘整合资产,组织人员认真管理,资源优势开发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实现了芒旺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2023年实现了芒旺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9.8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4.41万元。
“村里的垃圾清运费也有了、村里专门打扫卫生的人也可以开工资了,平时过年过节对于村里的特殊群体也可以给点慰问费了......”说起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带来的好处芒旺村委会副书记左建龙高兴的介绍说。(记者:曹明星 周洁 杨永见 张兴欣 通讯员:罗宇 李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