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隆阳区境内澜沧江流域西岸、怒江东岸,林区森林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林场现辖九个营林区、一个苗圃,是一个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生态公益型管护林场,全场经营管护面积14.08万亩,有林地面积14.0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2.19%。自推行林长制以来,林场坚持做绿水青山的建设者、守护者,切实推进林长制改革往深处走、往实里做、往新里创。
林场白皮松种植现场(资料图)。隆阳区国有林场 供图
“林长”引领林场建设驶上快车道
林场建成了以场长为总林长,副场长为林长,林区负责人为专管员、护林员的林长制源头化管理体系,划定责任区59个。林场采用多功能、近自然的经营理念,对国有林经营进行总体规划布局,按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完成《中长期发展规划》《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制定《森林经营方案》。以“林长制”网格责任划分,完善管护机制,实行定岗定责,做到森林管护面积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管护费用到人,考评考核到人。
强化职能林草资源得以保护发展
林场牢固树立林长制就是“责任制”的意识,强化林草资源保护和培育主责,统筹资源保护与发展。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条例进行积极宣传,重点对林区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行巡查,切实消除危害野生动植物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林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就地保护措施,杜绝开垦、采樵、采药及放牧等人为活动,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林场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林场内目前已发现云南红豆杉、雪松、三角枫等珍贵树种和植物,黑熊、白腹锦鸡、红腹角雉、黑麂等保护动物,多年未见的珍贵野生动物熊猴、云猫也在林场重新出现。
林场累计实施人工造林3000亩,补植补造1200亩;划定云南松战略储备林10000亩,云南松后备林1000亩;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4000亩,投资200万元为国家储备大口径木材。投资100万元实施城市面山森林质量提升项目1万亩,新建华山松母树林基地2000亩。项目实施后,林区森林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改善了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条件,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了双增长,森林蓄积量由2015年的85万立方米提高到2022年的99万立方米。
林场生态修复现场(资料图)。隆阳区国有林场 供图
林场在森林火灾隐患治理、森林防火宣传、应急处置预案、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以及护林员、扑火救援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防火关键时期,林场职工及护林员在进山路口设立临时检查站,严格做好路口把守,对重点林区进行不间断巡查,对进入林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杜绝携带火种进山,取得了关键时期森林火灾“零发生”和近十年内无森林火警、火灾发生的成绩。
近年来,林场开展粉菌促繁、引种西藏白皮松适宜性栽培、林下种植中药材等项目,同时积极申报保山市隆阳区国有林场旅游环线项目,将森林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投入林业建设,形成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夯实基础惠及林区职工
林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水、电、路、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林场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乌头塘、雪房坝等林区职工的饮水、用电、道路硬化等问题;修缮了雪房坝、乌头塘、宝盖山等七个林区的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硬化沙河至大宝盖的森林防火通道。
林长制不仅要选准发展方向,还要合理定位。昔日荒山营造的上万亩云南松、华山松人工林已郁闭成林,放眼望去满目葱茏,林场的青山绿水,不仅成为了保山生态建设的“金名片”,更是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林场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特色发展为抓手,结合自身实际,综合利用当地的资源,探索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做强做实林草发展新文章。(完)(李艺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