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和水电站的电气设备不同,咱们还是要转变思路,结合实际考虑这个问题……”蔡荣清是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澜沧江公司”)漫湾水电厂运维部的一名运行人员,不久前,他被派往正在施工的五家村光伏项目负责35千伏集电线路建设的相关工作。和华能澜沧江公司许多新能源战线的员工一样,从“水电”到“光伏”,蔡荣清正面临着职业生涯的重要挑战。
谈及这一“变化”,蔡荣清表示,自己的命运早已与澜沧江紧密联结在一起。他相信,只要挨着这条江,他就可以大胆往前走。
漫湾电站带来工作机会
蔡荣清出生在位于漫湾水电站库区的澜沧江畔昔宜村。那一年,蔡家双喜临门——蔡荣清的父亲在漫湾水电站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加上又当了父亲,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虽然生活在无量山和澜沧江边,但因交通不便,农副产品运输困难,村民们大多是地里刨食,满足自家口粮,也极少有人外出务工。
漫湾水电站开始筹建后,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村民的生活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因位于电站库区,很多村民拿到了征地和房屋补偿款。蔡荣清记得,父母每年都会带自己到漫湾镇领这笔钱。只是那时的蔡父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乃至这个小山村,都和漫湾水电站、华能澜沧江公司有着更深的缘分。
“百千万”工程改变求学环境
蔡荣清上小学时,昔宜村通往学校的路还是泥巴路,学校里也没有食堂,教学楼和课桌椅都很陈旧。
和学校里大多数孩子一样,蔡荣清每天都要自己烧火做饭吃。一口小锅、三块砖头就是一个简易的炉灶,上学或放学路上捡些茅草树枝,从家里背上些洋芋、腌菜,随便一煮就是一顿。只是孩子小,又贪玩经常忘记时间,常常是熏黑了脸,锅里煮成了煳锅巴。
随着华能澜沧江公司开展“百千万”工程,帮扶包括昔宜村小学在内的多所学校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和食堂,孩子们有了新教室、新桌椅,再也不用自己煮饭吃。同时,华能澜沧江公司爱心扶贫基金的设立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不用再为学费担忧。
华能榜样种下希望种子
小学毕业后,蔡荣清来到漫湾镇中学求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对自己影响颇深的老师——杨家强。杨家强是漫湾中学的英语老师,也是漫湾水电站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肖瑞怀的丈夫,他总会以自己妻子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成长成才。漫湾水电站也会经常到学校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给孩子们传授知识,讲水电站的工作和生活,讲那些华能榜样的故事。蔡荣清和小伙伴们深受鼓舞,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带着这种信念,蔡荣清考上了云县中学,在拼搏努力中度过了3年高中生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蔡荣清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距离成为一名电力人更近了一步。
回到澜沧江建设家乡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蔡荣清总会想起自己的家乡,那个澜沧江畔的小山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在华能的帮扶下日新月异;想起自己两鬓霜白的父母。“回到澜沧江,到离家更近的地方。”毕业那年,蔡荣清下定了决心,选择应聘成为华能澜沧江公司的一名员工,来到了漫湾水电站工作。
蔡荣清的家乡昔宜村在2022年成为漫湾水电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阵地,仅一年内华能澜沧江公司就投入近200万元,定点帮扶昔宜村开展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如今的昔宜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示范村。
家乡的变化让蔡荣清有了更多底气和自信,干起工作来也是动力十足。今年,随着漫湾水光一体化项目的投运,华能澜沧江公司打造了云南省首个水光多能互补标杆示范,蔡荣清参与的五家村光伏项目正是漫湾水光一体化的重要项目之一。
“未来,华能澜沧江公司还会打造更多这样的标杆示范,我希望能在公司‘二次创业’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是我对华能帮扶的回馈,也是对家乡的爱。”蔡荣清说。(完)(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