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行走的廉政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全州12县(市)及州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行走的廉政课”精品课颁奖、“金话筒”讲师决赛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群艺馆举行,旨在推动“清廉大理”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工作发展。
今年3月,大理州以新时代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为抓手开展“清廉大理”建设“十大行动”,各县(市)、各部门突出地域行业特色协同发力,“清廉之声”“清廉课堂”“清廉阵地”3项工程齐头并进,助力形成爱廉尚廉、崇廉思廉、守廉促廉、倡廉润廉的廉政文化土壤。
打造融媒体矩阵,传播“清廉之声”
自今年4月11日起,大理广播电视台“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专栏的系列音频作品,每日8时都准时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响起,专栏内容为一个个由大理真实历史素材为原型改编的“清廉”音频故事。
在《大理日报》每周开设的“清廉大理建设”专栏,同样收获了很多“铁粉”,一经刊发都会成为朋友圈热门话题。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大理照壁上的家风家训”新媒体产品,以形象化、故事化、温馨化方式创新话语表达,用大众化语言讲述廉政故事。截至目前,大理日报各平台共编发“清廉大理”相关稿件310篇,阅读量27万余人次;编发视频90个,播放量4.8万余次。
除创新话语体系讲好廉政文化故事外,大理州委宣传部与大理州纪委监委加强沟通交流,不断统筹宣传资源,逐步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广覆盖的“清廉大理”融媒体矩阵,围绕“强基行动”“护航行动”“暖心行动”等重点工作,强化“清廉大理”建设的选题策划,引导各单位运用自有媒体加强廉政宣传,放大“清廉大理”的廉政文化宣传效果。
截至目前,全州在中央、省、州、县(市)四级媒体采用“清廉大理”建设宣传报道稿件2590条,其中央媒6条、省媒83条、州媒813条、县媒1688条,推动了“清廉之声”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响。
实践活动现场(12月28日摄)。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打造“清廉课堂”,创新廉政教育方式
今年以来,大理州深入挖掘大理历史文化积淀中蕴含的大量廉洁基因、红色基因,通过上好“党性初心课”“廉洁文化课”“警示教育课”,把现场教学与线上精品课程相结合,以行走的方式,将大理各地的红色传承教育基地“搬”上屏幕,打造“清廉课堂”,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开展“行走的廉政课”,让廉政教育走进大众心里。
10月24日至25日,大理州“行走的廉政课”精品课决赛及“金话筒”讲师复赛现场精彩纷呈,全州12县(市)及州级各部门围绕上好清廉“三堂课”、用好监督“照镜子”等内容,打造了具有地方特点和行业特色的精品课参赛作品61件、选拔“金话筒”讲师参赛作品52件。
实践活动现场(12月28日摄)。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图
打造“廉政地标”,厚植“清廉阵地”
“清廉大理”建设坚持“一县(市)一特色”“一行业一亮点”,促进各类文化资源融合,尤其是廉政文化与各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布局合理、独具特色、引人入胜的“廉政地标”,成为弘扬廉政文化的重要场所。
大理市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廉洁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各类资源所蕴含的廉政教育功能,设计“行走的廉政课”点位路线,通过串点成链,抓纲带目,以一域示范带动全域共建共享。永平县以6个“1+N”模式推进“清廉单元”建设,精心培育具有行业特点的“清廉单元”21个。洱源县建成了以“洱镜德馨、源清法明”为主题的“廉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德源公园,寓廉于景,将廉洁元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云龙县宝丰村“勤政亭”中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云龙官员一心为民、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着力打造农村清廉文化品牌。大理州通过州县乡村四级联动,一体化、全域化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村(居)、清廉学校、清廉医院等“清廉单元”的建设。
截至目前,全州共培育6个省级清廉文化示范点、59个州级清廉文化示范点,富有地域特色的各地“廉政地标”不断涌现,“廉”文化在公园、社区、乡村处处可见,逐步形成了廉洁文化遍地开花、竞相绽放的良好局面。
大理州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理州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拓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廉’元素走进干部群众工作生活,让清廉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崇廉尚廉’的良好风尚,打通廉洁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