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岁的蒋正伟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龙潭村委会大湾一组的种植大户,从1999年种植烤烟至今已24年,是一位“铁杆”烟农。他爱学习、善钻研,不断更新种植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
蒋正伟家种植的烤烟(7月28日 摄)。李志旭 摄
蒋正伟与板桥镇马王社区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协议租赁土地388亩,主要用于烤烟、水稻、蔬菜种植,并在“烟后”种植洋葱、卷心菜、羊肚菌等经济作物,实现了粮烟协同多元发展。
蒋正伟家种植的水稻(7月28日 摄)。李志旭 摄
刚开始种植烤烟时,蒋正伟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5亩,当年收入1万元左右。随着种植经验不断丰富,收入不断增加,蒋正伟每年递增烤烟种植面积。2004年起,他到隆阳区板桥镇租地种烟,将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亩。近几年,他家每年的烤烟纯收入达30余万元,加上水稻、蔬菜等收入,每年净收入不低于36万元。
蒋正伟夫妻俩在采摘烟叶(7月28日 摄)。李志旭 摄
蒋正伟是隆阳区最早使用培土机、整地机等新型农机的农户,他说:“机械化耕种是我一直热衷和推崇的做法,用农机操作,省工省时,方便快捷”。目前他家种植烤烟过程的整地、理墒、打塘、覆膜、培土等环节都用农机操作,甚至还用上了无人机。
为发挥“水肥一体化”效能,2018年,蒋正伟在厂家的支持下,大胆创新、改良“水肥一体化”设备,钻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经他改良的“水肥一体化”设备每小时能施水肥15亩。设备改良成功后,他被邀请到隆阳区杨柳乡、汉庄镇等地为农户进行技术推广,带动其他农户走上致富路。
蒋正伟在操作“水肥一体化”设备(7月28日 摄)。李志旭 摄
由于种植面积大,蒋正伟家每年需用工1万余工时,每年工时费开支达60余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务工需求,缓解了当地部分年龄大、学历低群众就业难的困境。(完)(姬明银 李志旭 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