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11/20 09:25:41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着力推进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

字体:

  促进人水和谐 共建美好家园

  昆明着力推进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昆明市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为民解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始终坚持把主题教育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把党员受教育与群众得实惠结合起来,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问题,结合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制定实施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清单,建立一批为民办事清单和一批为民解忧实事计划(两清单一计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发挥作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始终,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保护与建设美丽河湖,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优美的河湖生态环境,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美好环境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人水和谐,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初衷与目的。建设美丽河湖,就是进一步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成效,系统构建人水和谐的水域岸线生态环境、健康生活休闲环境、水文化传承环境,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以河湖之美

  谱写美丽中国昆明篇章

  滇池素有“高原明珠”美誉,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宜人气候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滇池水质多为Ⅰ至Ⅱ类,随着60年代“大炼钢铁”砍伐森林、70年代围湖造田破坏湖滨生态,及80年代后城市社会、经济、人口的急剧增长,滇池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趋势持续恶化,到90年代滇池水质恶化为劣Ⅴ类,一度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九五”以来,滇池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通过长时间不懈努力,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Ⅴ类改善为全湖Ⅴ类,摘掉“劣Ⅴ类”帽子;2018年上升为Ⅳ类,为30年以来最好水质;至2022年滇池全湖水质连续5年保持Ⅳ类。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千米,流域内水系发达、河道纵横分布,主要入湖河流有35条,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7条(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捞鱼河、淤泥河、柴河、东大河)。自古以来,昆明人逐水而居,城市依河湖而建,形成人、城、湖、产共生的格局,滇池流域成为昆明市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

  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提升河湖之美、擦亮“高原明珠”,以河湖之美,促进山水之美、城市之美、乡村之美、田野之美,谱写美丽中国昆明篇章,按照云南省美丽河湖建设行动相关要求,昆明市紧紧围绕“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目标,以县(市)区为责任主体,由各属地政府结合当地的河流水系分布、江河湖库保护治理任务和水生态修复等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与昆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相协调,着力推进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不断巩固河湖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全面促进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实现人水和谐。

  五大举措扎实开展

  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

  在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工作中,昆明市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工作重点。为做好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工作,制定印发《昆明市滇池流域“美丽河道”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成为“美丽河道”的通用性要求及措施。流域内美丽河道对标省级评价标准,从“安全河道、生态河道、宜居河道、人文河道、智慧河道”五个方面,围绕“水清、河畅、路通、景美、人和”的目标,落实各项措施。

  注重防洪设计,保障河道水安全。流域内河道均根据《昆明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修编)》做好行洪规划设计,通过建设生态堤岸,保障河道蜿蜒性,优化水系布局,做好涉水设施运行维护等工作,保障河道安全行洪需要。

  加强综合施策,修复河道水生态。落实好河道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全面提升河道水质,11条河流(河段)美丽河道水质均达到优良水体Ⅲ类的标准及以上;对河道开展河湖健康评价,结合河道贯通、滨水绿化建设与林地种植,串联河道周围的公园、绿地、湿地,增加挺水植物的种植、对河道断面、堤岸开展生态化改造,建成盘龙江入湖口海洪湿地、星海半岛湿地、捞渔河湿地、船房河入湖口永昌湿地、东大河湿地等河道入湖口湿地,滇池沿岸共建成湿地面积4.57万亩。

  优化周边设施体系,提升河道水景观。丰富河道沿岸植物结构,通过保留现状长势良好的乔木,补种缺失植被,替换杂乱、病残植株,形成柳岸长堤、水杉倒影、芦苇荡漾的特色植物景观。增加市民健身器械、儿童游乐等康体设施,增加慢性系统和设置观景平台、亲水平台、观景小广场等,打造成极具特色的美丽、舒适、生态河岸线。船房河、乌龙河、大观河等河道已成为景美、人和的网红打卡地,盘龙江日游观蓝花楹花海,夜游重现“商山樵唱、灞桥烟柳、云津夜市、官渡渔灯”的“昆明四景”风貌已成为亮点景观。

  传承历史风貌,弘扬河道水文化。深度挖掘历史资源,通过开展“郊野慢跑”“市民徒步母亲河”“最美母亲河摄影活动”“盘龙江游船”等主题活动,增加市民与河道的互动与感知,加强文化宣传,为保护母亲河打造良好氛围,形成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

  滇池流域美丽河湖评定数量

  居全省第一

  在推进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昆明市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遵循,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为宗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深刻领会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把握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作用,综合施策、系统施策、科学施策,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河湖环境。

  昆明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美丽河湖建设的标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不断强化调查研究、倾听民意,注重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愿融入规划建设过程,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美丽河湖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改善周边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生活,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获得感。

  在推进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过程中,昆明市坚持高位推动,由昆明市总河(湖)长签发总河(湖)长令,印发《昆明市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年)》,明确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组织领导、监督考核、资金投入、奖惩机制等保障措施,对工作进行全面布置,树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建立由上至下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确保凝聚共识、高效协同,形成“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的工作格局,高位统筹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同时,做好精细文章,因地制宜、一河一策。坚持“把握大原则,制定小标准”原则,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依据不同河湖自然和人文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深入实际,以目标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精准识别问题、精细剖析研究、分类规划设计,把工作做细、做实、做特,增强美丽河湖建设的科学性、实效性、亲民性,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统一前提下,呈现各自独特的美丽河湖面貌。

  今年5月8日,云南省河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云南省2022年度省级美丽河湖有关名单的通知》,滇池流域内的盘龙江(沣源路至霖雨桥段)等11个河流(河段)评选为河流(河段)类省级美丽河湖,评定数量居全省第一;今年9月12日,昆明市2023年度市级美丽河湖公示,新运粮河(普吉路至大石桥段)、老运粮河(人民西路西苑立交至滇池草海入湖口段)等4个河道(段)申报成为市级美丽河道,滇池(草海)申报成为市级美丽湖泊;滇池流域美丽河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记者 孙潇)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