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烟叶采烤季,心头装着烤烟这件“大事”,烟农们干劲十足,不知疲倦地穿梭在烟田里采摘烟叶,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忙碌和喜悦。
田埂边,烟农汤开武卸下肩上的烟叶,看着自家小货车被一摞摞鲜烟叶装满,心里不由得多了几分踏实感。采摘完烟叶后,他要把鲜烟叶送到城子脚烤房群,交由妻子刘万凤烘烤和初分,工作紧张而有序。
汤开武、刘万凤夫妇与小女儿汤国诗(左一)的合影(资料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汤开武和刘万凤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小街镇腰店村的一对种烟夫妻,步入采烤季,夫妻二人分工明确,汤开武负责组织工人采摘田里的鲜烟叶,刘万凤负责守在烤房前,烘烤一炉初分一炉。两人辛苦的劳作将“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托起这个农村家庭朴素而平凡的好日子。
回首十余年前,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家庭的责任,安土重迁的汤开武和刘万凤选择了留乡创业。家门口赚钱门路少,栽种庄稼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正当夫妻俩一筹莫展时,身边的烟农朋友建议他们种植烤烟,有合同、有保险、有补贴、有专业指导的烟叶种植,让他们在家乡燃起了新的希望。
2012年,夫妻俩商量后下定决心种植烤烟,这一种就是12年。12年来,一片片烟叶在两人手中流转,从翠绿变为金黄,成为一家人的生活费、两个女儿的学费以及两口子的生产资金。现如今,“烟农”已经成为夫妻二人的职业。
夜幕降临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家常菜,欢声笑语拉扯着家常,对于夫妻二人来说,这样的日子平淡而珍贵,是专属于他们的“小确幸”。
在女儿们眼里,父亲汤开武不善言辞但慈爱深沉,母亲刘万凤身材瘦小但坚韧强大,父母用肩膀为她们撑起了遮风避雨的港湾,给了她们一个幸福的小家。得益于年复一年的陪伴和监督,汤开武和刘万凤抚育的两个女儿成长成才,陆续走出大山,考上了大学。
2021年,文山州民政局、州教育体育局、州慈善总会和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设立“文山金叶”助学基金,对当年被大学录取并就读的烟农子女进行一次性助学帮助。2022年,小女儿汤国诗追随姐姐的步伐,成功考取一本院校,申报并获得了一万元的一次性助学补助。
刘万凤正在对烤好的烟叶进行初分(资料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服务的出现,烤烟种植在不少乡村已经逐渐由“务农”发展成为“事业”,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给更多农村家庭带来了“小确幸”。在壮乡苗岭的乡间地头,像汤开武和刘万凤一样的烟农家庭还有很多,他们是乡土家园的守望者,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完)(王媛)